偶尔听西方古典音乐的CD,往往刚听几分钟就停掉,因为我听不懂,一无所知。对大部分人来说,哼唱《老鼠爱大米》总比记得一首拗口的谁谁的什么小调随想曲之类的古典来的容易些。
而另外一种动物却对音乐有独特掌握。包括座头鲸在内的很多鲸类,能用高频发出复杂的长达30分钟的歌声,而且能多次准确无误地重演。我看到这样的介绍时,脚趾头来不及思考就觉得鲸真是音乐天才;这是站在我的识别能力的角度上看的,30分钟的音乐够长,已经超过我的认知能力。
站在鲸的立场看看怎么样呢?鲸的新陈代谢很慢,生命节奏比人类缓慢得多。科学家说,鲸的30分钟的歌唱,在鲸自己的度量来看,也就是相当于我们几分钟的流行音乐,哼唱它简直是小儿科。
我们概念里的时间跟鲸的时间,在尺度上应该不是等同的。机械表显示的时间并不是衡量一切生物时间的恰当尺度。简单地说,一天对人类很短暂,对小生物蜉蝣却意味着一生。我们按照人类的习惯和思维来思考我们身外的事物,经常能把上帝逗乐。
在美国人波伦写的《植物的欲望》里,苹果、烟草、土豆、郁金香无不情趣盎然。在人的世界里,总是因为这些东西的有用性,人才会在全球到处垦荒种植它。这诚然是常识了。可波伦老兄说,No,高明的是植物,而不是人。
波伦讲苹果的故事说,在200年前也是1806年,苹果在美国广袤的西部并未广泛种植。有个叫约翰尼的老兄划着独木舟,一路向西北,一边在沿途种植苹果树。当时,被种上苹果树的土地就意味着属于种植者所有了。为什么不种点别的东东比如搞个菩提树什么的呢?因为苹果香甜啊。苹果从野生的祖先开始被人类吃到第一口开始,就以其香甜征服了人类,促使人类不断地寻求培育出更加香甜的种苗,满足人类的口腹之欢。

我红,我甜,我智
苹果非常识相,慢慢地丢掉苦涩的基因,多快好省地向香甜看齐,让人类在欲望驱使下更多地开荒,砍掉其他植物来种植它。多少物种灭绝了,而苹果到处开花,成为植物界里的强势品种。这何尝不是苹果在物种上的胜利。
我们看热带雨林里万物竞争阳光的场景就知道,植物间的竞争多么激烈。而苹果挟香甜而令诸侯,一笑倾城,让人类为它所驱驰,比其他物种高明多了。
其他如土豆、烟草、郁金香等,都是因其为人类所喜爱的一面而达成物种胜利。我们所熟知的世界,只是我们站在自己立场所理解的世界。推广开来,波伦认为苹果雄才大略,这也仅仅是一种人类认识而已,而事实究竟如何,只有苹果自己知道。万物自有其尺度,不赖旁人所赋予和诠释。
我们其实很容易因为自己的认知所限、或为势所限而陷入偏执一端之惑。
希腊哲者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无疑在哲学和人类精神上开拓了无限的解放。舍此不论,观察事物,实在宜于放眼量。中国哲言,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阿甘的老师对阿甘母亲说:你家小孩IQ、EQ余额不足,领回家去好自为之吧。
收容所对孙志刚说:看你就不像好人。现在起你不在服务区。
布什对远隔重洋的伊拉克说:你耍流氓,来人,拿下,打八十大棍。【By
陈标杰】(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