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专题二 植树问题
(2011-11-23 23:48:28)
标签:
杂谈 |
分类: 奥数 |
[专题简析]:
(1)如果植树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植树的棵数应比要分的段数多1,即:
棵数=段数+1;
(2)如果一端植树,另一端不植树,那么棵数与段数相等,即:棵数=段数;
(3)如果两端都不植树,那么棵数应比段数少1,即:
棵数=段数-1。
2.在封闭的路线上植数,棵数与段数相等,即:
棵数=段数。
例1:城中小学在一条大路边从头至尾栽树28棵,每隔 6米栽一棵。这条路长多少米?
分析与解答:题中已知栽树28棵,28棵树之间有28-1=27段,每隔6米为一段,所以这条大路长6×27=162米。
练
1,在一条马路一边从头至尾植树36棵,每相邻两棵树之间隔8米,这长马路有多长?
2,同学们做早操,21个同学排成一排,每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一个人到最后一个人的距离是40米,相邻两个人隔多少米?
3,一条路长200米,在路的一旁从头至尾每隔5米植一棵树,一共要植多少棵?
例2:在一个周长是240米的游泳池周围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分析与解答:这道题是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植树的棵数和段数相等。240÷5=48(棵)
练
1,一个鱼塘的周长是1500米,沿鱼塘周围每隔6米栽一棵杨树,需要种多少棵杨树?
2,在圆形的水池边,每隔3米种一棵树,共种树60棵,这个水池的周长是多少米?
3,在一块长80米,宽60米的长方形地的周围种树,每隔4米种一棵,一共要种多少棵?
例3:在一座长800米的大桥两边挂彩灯,起点和终点都挂,一共挂了202盏,相邻两盏之间的距离都相等。求相邻两盏彩灯之间的距离。
分析与解答:大桥两边一共挂了202盏彩灯,每边各挂202÷2=101盏,101盏彩灯把800米长的大桥分成101-1=100段,所以,相邻两盏彩灯之间的距离是800÷100=8米。
练
1,在一条长100米的大路两旁各栽一行树,起点和终点都栽,一共栽52棵,相邻的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求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
2,一座长400米的大桥两旁挂彩灯,每两个相隔4米,从桥头到桥尾一共装了多少盏灯?
3,六年级学生参加广播操比赛,排了5路纵队,队伍长20米,前后两排相距1米。六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例4:一个木工锯一根19米的木料,他先把一头损坏部分锯下来1米,然后锯了5次,锯成同样长的短木条。每根短木条长多少米?
分析与解答:根据题意,把长19-1=18米的木条锯了5次,可以锯成5+1=6段,所以每根短木条长18÷6=3米。
练
1,一个木工锯一根长17米的木料,他先把一头损坏的部分锯下来2米,然后锯了4次,锯成同样长的短木条,每根短木条长几米?
2,有一根圆钢长22米,先锯下2米,剩下的锯成每根都是4米的小段,又锯了几次?
3,有一个工人把长12米的圆钢锯成了3米长的小段,锯断一次要5分钟。共需要多少分钟?
例5:有一幢10层的大楼,由于停电电梯停开。某人从1层走到3层需要30秒,照这样计算,他从3层走到10需要多少秒?
分析与解答:把每一层楼所需要的时间看作一个间隔,1层至3层有两个时间间隔,所以每个间隔用去的时间是30÷(3-1)=15秒,3层到10层经过了10-3=7个时间间隔,所以,他从3层到10层需要15×7=105秒。
练
1,把6米长的木料平均锯成3段要6分钟,照这样计算,如果锯成6段,需要多少分钟?
2,时钟4点敲4下,6秒钟敲完。那么12点钟敲12下,多少秒钟敲完?
3,一游人以等速在一条小路上散步,路边相邻两棵树的距离都相等,他从第一棵树走到第10棵树用了11分钟,如果这个游人走22分钟,应走到第几棵树?
4、学校两座教学楼之间的距离是40米,如果每隔5米种1棵树,共可以种多少棵树?
5、在一条长为48米的马路一旁栽树,如果每4米栽一棵,一共可以栽几棵?如果一共要栽9棵,那么每两棵之间应相隔多少米?
6、一根木料长20米,把它锯成5米长的一段,如果每锯一次需要3分钟,一共需多少分钟?
7、一幢六层楼房,每层楼有14级楼梯,小明从底楼走到六楼,共走了多少级楼梯?
8、从1楼走到4楼共要走36级台阶,如果每上一层楼的台阶数都相同,那么从1楼到6楼共要走多少级台阶?
9、时钟6点钟敲6下,10秒钟敲完,敲8下需要多少秒?
10、科学家进行一项实验,每隔5小时做一次记录,做第12次记录时,挂钟时针指向9。问:第一次记录时,时针指向几?
11、一个木工锯一个长13米的木条。他先把一头损坏部分锯下1米,然后锯了5次,锯成许多一样长的短木条。求每根短木条长多少米?
12、校门口摆一排菊花,一共9盆。再在每两盆菊花中间摆3盆桂花。共摆了几盆桂花?
13、一个老人在公路上散步,从第一根电线杆走到第12根用了11分,这个老人走了24分,走到第几根电线杆?
14、一个圆形花圃周围长30米,沿周围每隔3米插一面红旗,每两面红旗中间插一面黄旗,花圃周围各插了多少面红旗和黄旗?
15、A、B两人比赛爬楼梯,A跑到4层楼时,B恰好跑到3层楼,照这样计算,A跑到16层楼时,B跑到几层楼?
16、大人上楼的速度比小孩快1倍,小孩从1楼到3楼要3分钟,那么,大人从1楼到5楼要多少分钟?
17、某工地从一条直道的一端到另一端,每隔4米打了一个木桩,一共打了37个木桩。现在要改成6米打一个木桩,那么,可以不拔出来的木桩共有多少个?
18、有一根长180厘米的绳子,从一端开始每3厘米作一记号,每4厘米也作一记号,然后将有记号的地方剪断,绳子共被剪成了几段?
19、在一根长100厘米的木棍上,自左至右每隔6厘米染一个红点,同时,自右至左每隔5厘米染上一个红点,然后,沿红点处将木棍逐段锯开,那么长度是4厘米的木棍有几根?
20、要在一个正方形池塘边栽树,每边栽5棵树请问四边最少要栽多少棵树?(四个角上各种了1棵)
21、在一块正方形地四周种树,每边都种了15棵,并且四个顶点都种有一棵树。问这个场地四周共种树多少棵?
等差数列:在一列数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一定的,这样的一列数,就叫做等差数列。
[基本概念]:
首项:等差数列的第一个数,一般用a1表示;
项数:等差数列的所有数的个数,一般用n表示;
公差:数列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一般用d表示;
通项:表示数列中每一个数的公式,一般用an表示;
数列的和:这一数列全部数字的和,一般用Sn表示.
基本思路:等差数列中涉及五个量:a1 ,an, d, n,sn,,通项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求出第四个;求和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以求这第四个。
基本公式:通项公式:an = a1+(n-1)d;
通项=首项+(项数一1) ×公差;
数列和公式:sn,= (a1+ an)×n÷2;
数列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公式:n= (an+ a1)÷d+1;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公差公式:d =(an-a1))÷(n-1);
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
关键问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确定使用的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