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出生入死13--绸布换米蔬

(2022-12-16 21:01:37)
标签:

历史

旅游

徐霞客

分类: 徐霞客的故事

   出生入死

——徐霞客楚游日记

《电影文学剧本》

 

十三、绸布换米蔬

 

1、游郴州

骑田岭。山脊上映山红盛开,二人穿花丛登山。

 

郴州--苏仙岭。雨。

【字幕】 四月十一日,郴州-苏仙岭

    “天下第十八福地”牌额,苏仙观。

主仆二人行于泥泞的山路(上行)。徐霞客撑伞,顾行顶笠,两人皆赤脚行(徐霞客还把长袍一角扎在腰间,全然不顾忌仪容斯文了)。

过下观(或称乳仙宫),门下一道士见来人,热情相邀:“雨大,二位何不进小观歇息片刻,尝尝现炒的新茶。”徐指双脚:“满脚烂泥,恐污了仙宫,只求指示白鹿洞。”道长:“观后不远即是。”徐拱手:“谢过道长,下山时再来品茶。”

 

苏仙桥下小码头。

徐霞客(赤足)登上一艘运煤船,顾行负行李待在岸上。

徐拱手向船主:“老板,想撘便船到衡州,万望行个方便。”

船主3一个很严肃、不是很好说话的人):“这位爹爹,煤装多了,吃水太深,撘不了你两个人。要撘脚,找别的船吧。”

徐:“一时再没别的船下衡州。老板先带一程,一路上我再找船,可好。”

船主见这老汉十分有礼,起了恻隐之心,松口道:“这是煤船,船钱是不收的,可没有船舱,你要搭脚,就只能睡在煤堆边了。”

徐又拱手:“能搭上我们,就是老板天大的恩惠了。”

 

程口。“一如武夷”的赤壁。

煤船从赤崖下驶过。徐霞客坐船头。

 

永兴--观音岩。“种种绝异”。

煤船从“卧江石狮”旁驶过,徐霞客立船头仰看观音岩。

 

永兴-柳洲滩。“江流山色”。

夜,明月高照,树影墟灯……

徐霞客背靠覆盖在煤堆上的竹蓬坐在船板上,顾行垫着大包袱睡在旁边。

徐霞客揉着杨梅石,抚须吟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东坡《记承天寺夜游》句

顾行:“老爷是说我么?”

徐笑了:“这是苏东坡的句子。”

 

2、再次身无分文

耒阳-新市。

船主与船工降帆,煤船往岸边靠,泊在崖下。

【字幕】:四月十四日  耒阳-新市

徐霞客问:“老板,为何不走了?”

船主:“风大。风大催浪,船吃水深,不敢走了,等这阵风过了再走。”船主拿一陶罐就船沿灌江水,往里倒米后置小煤炉上(煮饭)。

徐霞客嘱顾行:“待船家煮好饭,借他的炉子我们也煮糑吧。”

顾行从行李包掏出米袋,一捏,空空的了。“老爷,没有米了。”

徐霞客向船主:“老板,能借点米么?”

船主:“只备了两个人的粮,哪有多余的。那边有个村子,去找人家买吧。刚过耒阳,到衡州还有两三天路程呢。”

徐霞客掏怀里,掏出个空钱袋;掏袖管,掏不出钱。又将黄布袋里的东西全都倒在船板上:纸册,墨盒,笔包,印盒,杨梅石,一段绸布……没有一个钱,即沮丧叹道:“又是囊无一文了。这一路,酒是少喝了,省下几个铜子,却不该在临武贪吃那顿狗肉,反倒花了多的。不算小账,理不好财……”

顾行提醒道:“老爷,你的簪子?”

徐霞客从发髻抽出发簪:“不值钱,是根竹簪。”

顾行指身上衣说:“老爷,用我的夹衣去换点米吧。算九成新咧。”他能给老爷出主意了。

徐霞客:“今年是闰年,闰四月,还没到换季的时令。”

顾行拍额:“娘耶。怎么办?”

顾行的主意提醒了徐霞客,他注意到绸布,说:“以物换米倒是个办法,这段绸布可试试。”

顾行:“不是要送戴明凡的么?”

徐霞客:“戴君的恩惠是必定要报答的,另想法子吧。眼前身无分文,只能将它来应急了。”【特写徐霞客手中的绸布

 

3、绸布换米

【接上徐霞客手中的绸布。

绸布递到一双女人的手中。这是一个村妇。(一个纯朴、心善的女人)。一个四、五岁小女孩十分“怕生”,一直牵着她的衣角,胆怯、也好奇地看着不速之客

江畔小村一农家门口。

村妇抚一抚绸布,又还给徐霞客:“这位爹爹,我们村野人家,粗布褴衫的,绫罗绸缎用不着呢。”

徐霞客:“到衡州还要两三天。可怜老汉没米了,又没钱了,以绸换米实属无奈,万望大嫂救急。”

村妇有同情感:“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只是,家中存米也就十天半个月的,换不了你的缎子。你老去大户人家吧,他们用得上。”

徐霞客忙解释:“不要那么多,三四筒即可。”

村妇:“你老稍等。”村妇进屋,提米萝出门,用“米升”盛了四筒米倒进顾行抻开的米袋里,又加了一点,米箩内就所剩无多了。

徐霞客将绸布交给村妇,村妇推脱:“几筒糙米,值不了这么金贵东西,爹爹自己留着吧。”

徐霞客:“大嫂的周济,雪中送炭,是天大的恩惠。不敢言交易,只是报答,还请笑纳。”村妇方接过绸布,徐霞客拱手告辞。

村妇:“爹爹等等。”进屋去。复出来,将一筐小菜连筐交给顾行。

徐、顾:“谢过大嫂。”

村妇与女孩倚门相送。望着两人背影,村妇自语道:“必是个富家老爷。不晓得从多远的地方来的,身上怎么会没有钱呢。”

 

路上。两人都很高兴。

顾行:“真要两、三天没饭吃,老爷没事,阿行只怕要饿死了。”

徐霞客:“饿不死也成‘皮包骨’了。”

顾好奇地问:“老爷真能三天不吃饭?”

徐哈哈笑了:“都是朋友们的谬赞。不吃饭,可以吃野果子、野菜,喝山泉水,比如说,蕨菜呀、竹笋呀、蘑菇呀。”

顾:“呵,倒省了银子。老爷,阿行现在知道了,没有银子真是寸步难行呢。”

徐霞客:“老爷黄土埋半截的人,也是在衡州借贷,才知道这个道理的。”

想到筹银之事,徐霞客十分期盼地叹道:“我们出来四十天了,祥甫、明公两处银钱的事,应该有眉目了,总会有几十两银子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