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产广告变节:浅草才能没马蹄

(2007-07-02 09:59:44)
 

 

□杨哲彬

曾经被有追求的开发商所不齿的广告方式,也已大行其道,比如手机短信式广告、路边发放的传单式广告等等。开发商只要能省银子,根本不在乎丢不丢面子。

(一)

  北京的繁华大街上,正在一窝蜂似的拆除各类户外的广告牌。曾经广告牌争奇斗艳的地方,如今已经变得一派冷清,仿佛酒吧里走出的浓妆艳抹的女郎,不小心淋了一场暴雨,铅华洗去,露出了脸上的褶皱和雀斑,不过,倒也清纯了许多。

于是,平面媒体们高兴了起来:倒掉了一个强有力的对手,该轮到自己大把敛钱啦。不!我不得不说,平面传媒的如意算盘敲错了。一个对手倒了下去,有更多的对手正在站出来。更关键的问题还在于,这些至今仍然习惯以主流和强势自居的都市平面传媒,越来越被边缘化的根本原因,并非是由于对手的壮大,而是自身的体制弊端。

  体制问题可以留待日后细谈。眼下倒是可以谈一谈另一个题目:地产广告的变节。

  遥想当初,五六年前,北京的房地产广告堪称是挥霍式投放,一出手就是上百万元,跨版、联版的投放方式比比皆是,甚至8个联版、16个联版也不鲜见,透着豪放和大气。

  那时的都市主流平面媒体真牛啊!哪个楼盘如果只是采取半版投放方式,自己都感觉跌份儿,要是投放篇幅低于半版,根本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记得大概2000年时,几个明星楼盘较着劲儿打广告,争当广告王,你这个月投了120万元,我下个月投150万元。那阵势真叫一个过瘾!而且,开发商还振振有词:咱是卖房子的!

(二)

  “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啊!从前,楼盘广告额占楼盘销售额的2%左右,据说广州、深圳的这一比例高达3%。如今,这一比例急转直下,迅速跌至0.1%。开发商卖房子卖到手软,涨价涨到疯癫,能少投广告就少投,能不投广告就不投。甚至,曾经被有追求的开发商所不齿的广告方式,也已大行其道,比如手机短信式广告、路边发放的传单式广告等等。开发商只要能省银子,根本不在乎丢不丢面子。

  曾经的地产广告“乱花渐欲迷人眼”,如今“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老先生太伟大了,这两句诗用来形容地产广告业的今昔对比真是贴切啊。那些以主流和强势自居的都市平面传媒,只怕广告额锐减到连马蹄也没不了啦。

  京城的开发商们正应了阿Q的一句话“越是有钱,越能算计”。从前,开发商办个论坛,至少要租四星级酒店什么的,再花钱请一家像样的学术机构或行业协会充当主办方,图的是气派和品位。后来,类似的论坛,都在自家的售楼处里对付着举办了,请主办方的钱也省了。     

(三)

  说到售楼处,其形象也在大打折扣。本来售楼处被开发商看作是脸面,可是,某个热衷于在自家的售楼处举办系列论坛的京城开发商,他老兄的售楼处,比路边的拉面馆好不了多少。我们一群记者私下里都替他感到寒酸。

  我记得早先,每平方米8000元以上的房子,售楼处必是富丽堂皇,门口的礼宾员笑脸相迎,耳边小夜曲响起,手边有服务员送上的饮料……哈哈哈哈,如今,想喝杯凉水都得自己去接。

  如今的售楼员比购房人牛气多了。听说西四环附近有一楼盘,客户给售楼员塞红包,才能选到房。去年我曾在海淀区某楼盘的售楼处亲眼看到,一客户连叫了两遍,坐在服务台里剪指甲的售楼小姐才漫不经心地走出来,用她那好看的下巴朝沙盘努了努,说:“喏,只剩那栋楼还有两套大三居,想买就赶紧吧。”面对此景,我当场傻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