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德南
李德南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640
  • 关注人气:7,5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0后文学大展”之孙频

(2013-01-30 10:20:40)
分类: 创作与评论80后文学大展

 “80后文学大展”之孙频

主持人语

 

谢有顺  李德南

《创作与评论》20132月号(上半月刊)

 

进入新世纪以来,如何从宏观上判断中国当代文学的得失与特色,一直是文学界与批评界的重要话题之一。顾彬、王彬彬等针对当代文学提出的严厉批评,还有陈晓明、王蒙等人对中国当代文学的高度肯定,一度成为不同意见的两极。而在去年,莫言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则使得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试图在一个更为宽阔的视野中确定中国当代文学的位置。

当然也有学者,试图从中国内部的文学传统出发,来辨认中国当代文学的所来之路。譬如温儒敏就主张,对于当代文学来说,古代文学是一个“大传统”,现代文学则是“小传统”或“新传统”,后者“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在影响和制约着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一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温儒敏所言,以白话文为基础的现代文学语言的确定,现代作家所创造的许多作品,对很多当代作家均有深远的影响,当代作家已经很难割断与现代文学传统的联系。

仅仅是就当代文学而言,“80后”作家几乎可以看作是“断裂的一代”,他们身上聚集了太多变化。而即便是这一代写作者,也无法完全断开现代文学的影响。像这两年在文坛上比较活跃的孙频,就从张爱玲、萧红等现代作家那里得到许多启发,对李锐、蒋韵、王安忆、林白、陈染等当代作家的写法,亦有借鉴。青年批评家刘涛的《入乎张爱玲内》一文,主要选择从师承的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和孙频的一系列文本进行对比、阐释,认为“迄今为止,孙频大致笼罩在张爱玲之下,以张爱玲之眼看世界,以张爱玲之心理解人事,以张爱玲之笔写故事。张粉遍布天下,学张者亦多矣,但孙频是其中的佼佼者,甚至她的好几部小说已经超过了张爱玲。”

陈丽军的《城市空间、男性与自我镜像》一文,也注意到文学传统的影响,认为“孙频的写作姿态不是断裂,而是有意识‘在妇女自身中间谱写一个传统的历史’,她远离了‘80后作家群’的美学风范,而同庐隐、萧红、张爱玲、王安忆等现当代前辈女性作家保持了一种亲密的关系。”在具体的论述中,他试图把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方法结合起来,从城市空间、男性和自我镜像的角度入手,对孙频的女性叙事进行条分缕析。

在很多作家持续地迎合市场和读者,为时代的风潮所裹挟时,孙频却有志于赓续“伟大的传统”。这样的写作抱负,是值得期许的。需要注意的是,赓续传统并不意味着作家的写作,都得符合传统的典范,唯传统是瞻,而还意味着要用自身的艺术实践来丰富、拓展这个传统。否则,文学便无前行的可能,也无以回应当下的现实。文学有常道,也有变道,如何处理“常”与“变”的关系,是包括孙频在内的青年作家需要思量的问题。就孙频个人的情况而言,她最近的写作、发表的《掮客》、《杀生三种》、《菩提阱》、《半面妆》、《万物生》等作品,不管是在思想还是艺术层面,都有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求新求变,值得重视。

 

《创作与评论》20132月号(上半月刊)目录

现场

爱思索的男子(短篇小说)/ 残雪

关于新努斯的大自然”——残雪访谈录 / 卓今

一种诗小说(创作谈) / 残雪

灵魂城堡里的女王 / 郑小驴

艺术灵魂的突围表演——残雪小说精神形态分析 / 王迅

灵魂的复调——残雪小说解读 / 姜玉平

新锐(80后文学大展)

掮客(短篇小说)/ 孙频

入乎张爱玲内——论孙频 / 刘涛

城市空间、男性与自我镜像——孙频女性叙事的三个维度 / 陈丽军

小说

人间卯月(中篇小说)/ 吴海中

温柔的唇膏(中篇小说)/ 瑛子

鼓鸣(短篇小说)/ 陈雅佳

漫笔

感受诗歌之美 / 洛夫

隐形芳邻 / 丁燕

湘辣三人帮作品小辑

魏剑美作品 / 魏剑美

杂文精神既是外讽更是内省(创作谈) / 魏剑美

周湘华作品 / 周湘华

艺术陌生化在当下(创作谈) / 周湘华

刘诚龙作品 / 刘诚龙

憋着一股气(创作谈) / 刘诚龙

辣帮烩浮世——魏剑美、周湘华、刘诚龙湘辣三人帮杂谈 / 闫立飞

艺苑

身体的控制与放纵——与何玲的一次谈话/ 陈荣义

三顾何玲/ 何立伟

鸟人邻居何玲/ 邹建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