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三建议
进入7月,银行度过半年考核节点,前段时间“钱荒”也在央行救助、银行自救的情况下缓和,7月初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逐渐向较低正常收益水平回归。展望下半年,诺亚财富研究部研究员李要深认为,下半年短期利率面临较多不确定性,中长期利率上行空间小。因此,建议债券型产品重点配置中长期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降低杠杆有助于控制流动性风险。此外,还有业界理财师表示,接下来投资优先选择中长期产品,特别注重固定收益产品。
建议一:关注中长期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
5月底以来,银行间市场流动性骤然紧张,先后导致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的飙升。此次流动性紧张造成如此长时间、如此严重影响的主要原因是央行在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短暂紧张时,没有像以往一样施以援手。央行态度的转变来自整治银行同业业务的行动,而这一行动是整治“影子银行”的一部分。2012年以来,中小银行的同业负债快速增加,同业负债与同业资产的差值越来越大,“短融(同业存放、拆入资金、卖出回购金融资产)长投(信托等非标理财产品)”的行为愈演愈烈,期限错配的情况较为严重,对流动性较为敏感。
诺亚财富研究部研究员李要深认为,下半年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将被迫压缩同业业务,并使非标理财业务达到“8号文”规定。银行理财资金与同业资金向来是非标业务的主要资金来源,假设非标融资总体需求不减少,集合信托等非标融资业务需求会上升,集合信托产品平均收益率有望在下半年缓慢上升。个别机构的资金池业务期限错配,即短期资金用于长期投资,在流动性紧张的情况下,可能面临流动性风险,严重的话会导致信用违约。诺亚财富研究部宏观组预测今年下半年GDP同比波动下行、CPI回升,短期利率或面临较多不确定性,中长期利率上行空间小。因此,建议债券型产品重点配置中长期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降低杠杆有助于控制流动性风险。
建议二:尽量购买期限较长的银行理财产品
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钱荒”,银行理财市场在年中出现收益率非理性飙升的特殊现象。来自普益财富的数据显示,6月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达到4.78%,环比5月份的4.28%大幅上升50个基点。另外6月份产品期限明显缩短,62%的产品期限都集中在3个月以下,30至40天期限的产品占比达到25%。该数据还显示,2013年1到6月国内商业银行共发行个人理财产品20678款,同比增长28.7%。然而好景不长,进入7月份之后,市场流动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出现下降。
近段时间,记者调查发现,区别于6月底理财产品收益率纷纷“破6”的情况,最近银行新发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已普遍降至4%左右。分析人士认为,随着银行考核时点已过,银行对资金的渴求程度下降,因此产品收益率会下滑,但7月份收益率较4、5月份还是会保持优势。投资者在购买产品时,如果自身对资金的短期流动性要求不高,建议尽量购买期限较长的产品,在较长的时间段内锁定较高投资收益。
建议三:微信、微博买理财产品要提高警惕
业界人士指出,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与投资对象的市场表现直接挂钩,理财产品说明书上的利率实际只是预期收益,即是预测投资产品在一定期限内可能得到的回报收益,并非实际一定能得到该高额收益。而一些承诺“保本”的产品也仅仅是保证理财资金的本金,并不能保证实际的理财收益。面对千差万别的理财产品,投资者必须明晰高收益理财产品背后的法律风险。尤其是针对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投资者更应当了解清银行的投资范围和对象等,否则一旦银行资金投向违规,被监管部门处罚,投资者权益必然受损。
同时,针对当前短信、微信、微博正在成为理财产品销售的新兴渠道,有必要提醒投资者提高警惕,擦亮双眼。如果通过这些虚拟交流平台购买的话,应仔细了解销售人员所强调的高收益实现条件,并对亏损风险做出明确提问,请对方一一说明。这其中,收益率为浮动区间的理财产品,还应重点了解“年化收益”、“最高收益”等重要描述,并注意这些“承诺”是否落实在理财合同中,对于双方是否产生法律约束力。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银行理财产品会声称资金募集期和清算期不享有收益,通常情况下是按活期存款利息计算的。如果投资者买入时间较早,而该产品的募集期和清算期又比较长,实际收益率会被拉低。(诗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