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券商“高薪抢人”为哪般?

(2011-05-23 11:53:09)
标签:

财经

券商“高薪抢人”背后 

暴露盈利模式已转变

                                              

    这个春天,券商互挖墙角的“暗战”在悄然展开,所挖掘的对象并非是前几年仅具有人脉资源的客户经理,而是优秀的投资顾问。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不少大中型券商向投资顾问开出的年薪普遍高于10万,而这也仅仅是资深投资顾问的“起薪点”,此外还会另加佣金增幅部分的15%40%提成。据了解,提成方式主要有固定比例和分档提成两种。某券商的一位投资顾问透露称,一些证券公司为加快符合投顾申报条件员工的申报速度,甚至还让已注册为分析师的员工转型做投资顾问,但即便内部所有符合条件的员工均申请了投资顾问资格,仍难达到市场对于投资顾问数量的要求。据悉,目前全国已注册的投资顾问仅有1.2万多人,而优秀的资深顾问更是凤毛麟角。数据显示,截至上周,在中国证券业协会完成注册的投资顾问人数为12349名,若按照每名投资顾问服务100名投资者的上限粗略估算,要完全覆盖资产在50万元以上的投资者,证券业投资顾问的缺口依然在10万以上。

    透过券商互挖墙角的表面现象,不难看出,现如今券商的竞争核心点已开始从“拼佣金”转移到了“比服务”。虽说法定佣金比例曾经是券商们盈利与生存的“保护伞”,但现如今当这一“保护伞”已经合上的时候,同质化竞争模式的弊病便显露无疑,因此转型迫在眉睫。而且,对于越来越挑剔的客户群体而言,低佣金的吸引力已经不再,追求持久而稳定的收益则成为了投资者所关注的焦点,这便为券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类似基金公司“一对多”式的收取服务费的咨询服务模式则渐渐成为券商未来的新盈利模式。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市场对于投资顾问业务接受程度的不断提高,签约客户的资产量亦会随之放大,尤其是一些明星投资顾问将会为券商吸引到更多的“粉丝客户”,这于无形中既提升了券商的品牌影响力,同时更为券商的持续盈利奠定了基础,此可谓一举两得,难怪券商为“高薪抢人”而乐此不疲。(王诗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