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股破发或“坏事变好事”

(2011-01-26 11:04:19)
标签:

财经

新股破发或“坏事变好事”

 

    新股不败的神话似乎一时间已经成为历史。
    据统计,今年1月以来共有9只新股上市首日即破发,其中华锐风电更是被描绘成“中一签、亏一万”的最熊股。而截至21日收盘,自去年12月份至今,则共有30只股票跌破发行价,令参与网下配售的机构资金损失惨重。除华锐风电外,表现排名倒数第二的是2010年12月28日上市的主板新股亚星锚链,发行价为22.5元/股且市盈率高达43倍,其目前股价较发行价下跌15.91%。据悉,共有40多个保险账户参与该股报价,最终泰康资产、太平资产等18个账户获配,继而遭遇了深度浮亏的劫难。与此同时,更有一些中签的散户投资者纷纷发出“现如今中签不是中彩,而是中弹”的感慨。
    事实上,新股破发背后所昭示的深层次原因仍旧是体制上的不健全。业界普遍观点认为,在目前的新股发行机制下,新股破发是一种必然现象,因为高市盈率、高发行价、高比例超募的“三高症”使新股价格严重透支了其自身的业绩和资产价值。这其中,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保荐人与发行人亦不惜对新股大肆吹捧,进而将风险蔓延至二级市场。虽说早在去年11月1日《关于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就已正式施行,然而从目前实施的结果看,似乎与其为规范询价制度,完善市场发行机制,避免“漫天要价”式的询价方式出现的初衷不相符合。
    应该讲,坏事变好事。新股破发潮的来袭,在一定程度上再次敲响了制度上的警钟,标明了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且任重而道远,应该讲未来不仅需要在新股的询价机制上进行釜底抽薪式的改革,包括实行包销制度,建立价格约束机制等,同时还须加强对超募资金的监管,从而使新股发行健康良性地发展。所谓不破不立,正是这个道理。(王诗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