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黄金虽避险保值
但投资也勿“走极端”
随着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四月同比增长2.8%的CPI数据后,关于负利率下的理财话题再度引发市场热议,毕竟相较于一年期定期存款2.25%,现如今的负利率程度着实加大了。与此同时,房市观望、股市调整也令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愈发感觉合理规划资产免遭贬值的重要,
于是不少人自然想到了黄金这一保值增值的“明星品种”。据悉,一些原准备购买房产的投资人不惜将上千万的庞大资金通通购置成实物金,此外,更有国内知名理财专家近期大呼“炒股炒楼不如炒金”的“投资口号”,一时间,市场“追光灯”再度聚焦于金市。
的确,伴随今年金价的不断上扬,实物黄金特别是投资性金条、贺岁或纪念性金条、金币因其具有保值、避险、收藏等功能,占据黄金市场的半壁江山。某市场研究公司近来曾展开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出黄金首饰、投资型金条颇受公众青睐。与此同时,黄金投资也已现出年轻化趋势。统计表明,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67%的人会尝试黄金投资,这其中25岁至34岁年龄段的投资者超过四成。
虽说配置一定量的实物金已经成为家庭理财规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倘若超过一定限度的“极端购金”,亦或是藏金只为博取中短期收益,就不一定依旧明智了。兴业银行资深理财规划师苏振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金价的走势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随通胀率同步上涨,如果说为了抵御通胀风险,购买黄金的确是很好的理财方式,同时也满足了投资者资产保值的愿望,但如果一些投资人大量购买实物金就是希望能在一至两年内获利了结的话,就没有太大必要了。”在苏振国看来,楼市调控促投资者炒金眼下已不在少数,虽说现阶段它是一种比较适宜的理财方式,但黄金投资的前提却被冠以了“长期”二字,而且在投资比例上也应控制在家庭总资产的10%至20%的范围内,毕竟实物黄金的避险功能要远大于其投资功能。
或许一些投资者可能会问:如果我通过持有黄金股来间接分享金价长期上涨收益的话,不仅能降低投资成本,同时还能享受到更大的获利空间,这样不是更好吗?对此,苏振国却并不这样认为,他建议投资者如果欲抵御通胀风险就不要“借道而为”,毕竟黄金股虽说与黄金“沾亲带故”,但由于买卖黄金股票不仅是投资金矿公司,而且还间接投资黄金,因此这种投资行为相比于单纯的黄金买卖或股票买卖更为复杂,投资者不仅要关注金矿公司的经营状况,同时还要对黄金市场价格走势进行分析。这样一来,投资者往往到最后才发现与初始目标相背离,甚至白白搭进了时间、精力与金钱。(王诗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