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外商独资消费金融公司落户津门
80后或将成为主要消费群体
为进一步刺激国内消费,平衡传统出口导向型经济,中国银监会于去年8月份颁布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将试点城市圈定为北京、上海、天津与成都。转眼数月过后,中国银监会于近日正式批准捷克PPF集团在天津筹建消费金融公司。据悉,PPF集团在天津的消费金融公司将命名为“捷信消费金融(中国)有限公司”,由PPF集团投入3亿元独资建立,该公司为首家外商独资消费金融公司,也是唯一一家非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同时也成为全国首批获准试点的四家消费金融公司之一。那么,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会由此带来哪些消费生活上的改变呢?对此,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捷信相关工作人员。
消费金融公司的设立与普及
让80后“成家立业族”找到了资金“救命草”
“老实说,房价一路飙升到现在,对于像我这样准备结婚的80后一族的确是个不小的压力。虽说婚房已经买了,但首付也全靠着父母积蓄了大半辈子的存款,但即便这样我每月也要有3200多块钱的贷款需要偿还。”生于1982年的大勇向记者诉说着80后一族的切身感受,用他的话说,每月4000元的工资在偿贷之后,还需要父母双亲退休费的“接济”。虽说大勇的婚期已经订下,婚房的装修也已经着手,然而他却始终高兴不起来。
采访中,他将一个列好的清单交给记者,上面清晰罗列着婚房装修后需要购置的各类大小家电的名称与费用,同时还有新婚蜜月旅行的开销计划,盘算下来也是笔不小的挑费了。由于他不愿再找父母伸手援助,因此一时犯起了难。的确,眼下80后一族正逐步走向婚姻,尚处事业奋斗开拓中的他们,一面要在职场上打拼存钱,一面还要挑起组建家庭的“重任”,就像接受采访的大勇,面对记者不禁忿忿道:“我容易嘛我!”
可以说,资金不足或短期周转不开是现如今80后在成家立业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麻烦,然而这一系列难题却有望在消费金融公司的设立与普及后得到很好的解决。据记者了解,倘若消费者因一时间资金不足,就可以考虑到消费金融公司办理贷款。应该说,新的消费金融公司开业后将为市民提供店内贷款、消费贷款及其他产品等丰富的产品组合,以用于旅行、教育和耐用消费品的购买。
记者得知,在银监会未推出消费金融公司牌照之前,捷信中国采用与信托公司合作的模式已于2008年在深圳、广州、成都、天津相继开始业务。获批后,前述信托贷款的模式不会被抛弃,只是在天津会逐渐淡出,因为目前消费金融公司仅在北京、上海、成都、天津四个城市试点,试点期间每个城市只会推出一个牌照,捷信在谋求进入更多的城市,试点城市以外的地区将沿用原有模式。
“与大多数银行不同的是,我们的主要目标群体不会只是高收入人群,相反,我们会锁定于那些有时尚消费观念和希望尽情享受生活的年轻人,为了尽可能减轻消费者的现金压力,我们不仅会提供比较低的月付金额,而且也尽可能的覆盖更多的商品。即使那些手头有足够现金的人也愿意选择分期付款服务,因为他们可以将手中的现金用作其他用途或者应付紧急情况。”这是捷信工作人员对其消费金融业务的一段描述。
消费金融公司独具五大优势
但其业务种类并非包罗万象
调查采访中,多数消费者表示对于消费金融公司这一全新名词及其所能提供的服务尚不清楚。那么,究竟何为消费金融公司?与传统银行贷款相比它有何优势?它所能提供的业务是否也像银行一样?
事实上,所谓消费金融公司,是指经银监会批准,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就是说,消费金融公司所发放的贷款,主要是通过经销商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约定的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耐用消费品的贷款。应该讲,消费金融在提高消费者生活水平、支持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这一在我们多数人看来还并不熟悉的金融服务方式目前已经在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得到了广泛使用。在发达国家,消费金融公司主要面向有稳定收入的中低端个人客户。
据捷信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与银行贷款相比,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服务可在店内直接申请,并可在60分钟之内快速审核批复,即便在非银行营业时间甚至周末,消费者依然可以享受到相关贷款服务。正是由于其具有单笔授信额度小、审批速度快、无需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灵活、贷款期限短等五大独特优势,因此在国外深受消费者的欢迎,相信不久的将来也会在国内大受追捧。
然而从目前来看,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并非包罗万象,在具体贷款用途上还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按照《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主要包括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及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但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只能向已取得过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的信誉良好的老客户发放。消费金融公司向个人发放消费贷款的余额也不得超过借款人月收入的5倍。此外,消费金融公司在试点阶段的业务暂不涉及房地产贷款与汽车贷款。
此外,眼下各家银行的信用卡额度通常都在一万元左右,一些发卡严格的银行更是将信用卡额度控制在万元以内。而商业贷款则将目标定位在房贷及车贷,贷款金额也大多在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并且贷款有明确的指定用途。这样一来,那些贷款金额在几万元而资金用途为房子与汽车之外的消费者就很难找到一种较好的贷款方式。然而,消费金融公司的出现恰恰弥补了这一空白。
无需抵押担保的消费金融公司
一旦普及会否放大了信用风险?
据悉,中国银监会除了在天津正式获批了全国首家外资消费金融公司捷信中国外,同时也已经批准在上海、北京与成都筹建三家消费金融公司,其中两家为内资公司,一家为中外合资公司。那么,未来随着消费金融公司这一全新业务模式的普及,在改变着人们消费生活的同时,更为刺激国内消费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其在某种程度上会否又放大了信用风险呢?
事实上,这种忧虑不无道理。试想,按照相关规定,消费者在通过消费金融公司贷款时,是无需抵押担保的,仅出示相关身份证明、工作证明以及收入证明即可办理相关手续。面对着年轻人与年轻家庭所组成的客户群,消费金融公司究竟会依据哪些因素对客户进行甄别与风控呢?
据记者了解,试点公司将以央行征信系统、信用评级公司以及公安、社保、财税等数据系统为主要征信来源,并均有意通过三至五年的时间积累自有的客户征信数据。对此,PPF集团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称,捷信集团在国外积累了成熟的消费金融风险管控经验与后台系统,根据近几年在中国市场的实践,集团已对风控后台进行了必要的本土化改进。由于天津消费金融公司尚处于筹建过程中,因此她拒绝透露具体细节,但记者侧面了解到,捷信集团下属的“捷信中国”消费金融业务的客户去年按时还款率在90%以上。此外,采访中也有专家表示说,消费金融公司是针对每笔贷款进行审核,贷款额度相对更为灵活,且较之信用卡的授予额度可能会更大。而且鉴于各家银行为争夺客户,起先在推出信用卡时并不一定都经过了严格的审核,从某种意义上说,消费金融公司放出的贷款风险反而没有信用卡的风险大。但与银行信用卡业务相比,消费金融公司却并无必然的替代性,这就使得消费金融公司若欲开拓业务,分得信用卡市场客户的一杯羹,日后必须要有更多更好的优惠以引人眼球。(王诗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