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版银行QDII 风险加大了?

(2007-11-11 21:33:29)
标签:

证券/理财

              银行二代QDII优于老款  迎来销售“春天”

                                    专家提醒:购买新版产品 

                                应以“风险”作为第一参考指标

 

                                                 本报记者 王诗文

 

       同是QDII,缘何基金系如此受宠?其动辄数百亿甚至近千亿的认购规模曾一度令银行系QDII逊色三分。为争抢市场,现如今银行系放下了“架子”,一改往日“门槛高、收益低、投资渠道窄”的旧形象,从几家银行已发售的二代QDII产品看,其业绩与销售无不令人刮目相看。的确,“黑夜”过后是“黎明”,看来银行系QDII已迎来了第一缕“曙光”。

 

                    二代QDII:门槛降低、渠道加宽、收益提升  

                                销售上变“被动”为“主动”

 

        由于受到投资额度与渠道的双重限制,在银行系QDII产品问市初始一度遭冷遇,难以激发市场的投资热情。而随着基金系QDII的诞生,这种持续一年多的僵局被彻底打破,并在产品发售首日接连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的认购“神话”,一时间,QDII成为了热门词,频频亮相于各大财经媒体的头条。“同是投资境外的QDII,怎么差距这么大呢?”投资者议论纷纷,的确,基金系QDII仅短短几个月募集规模就超过银行系QDII一年惨淡经营的规模。         

        为一改尴尬局面,并在银监会相关“松绑”政策扶持下,二代产品实现成功蜕变。建行财富中心理财师祁跃告诉记者:“目前,几家银行新发的二代QDII产品的认购门槛已降至最低5万元,相比于老款产品30万元的门槛,降低后更容易被普通投资者所接受。与此同时,二代产品投资港股资金比例也已提升至85%,但在一定程度上却放大了风险。此外,国内的一些银行目前开始与国外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得新产品在风险控制上较之老产品有一定的优势,同时收益也有所提高。”

       据了解,与老款产品到期赎回不同的是,新版产品的可操作性大大加强了,投资者在产品启动后三个月或几个月之后的每个月或是每一天都可以进行赎回,即便如此,专家却并不建议投资者进行短期操作。不难看出,二代产品在突破之前的种种瓶颈后,其市场竞争力大为增强,记者从本市多家银行了解到,与老款产品无人问津的尴尬被动相比,新版QDII产品吸引了很多投资者主动前去咨询购买,而且门槛的放低也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看来,银行系QDII已渐渐走出“严冬”,迎来“暖春”。

 

                                   购买新款QDII  应先衡量产品风险

 

       在综合比较几款二代QDII产品后,不难发现新款产品之所以引人,除门槛降低外,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收益的大幅增加,与老款产品较为温和的预期收益相比,个别新产品预期收益竟翻了几番。然而,专家建议说:“预期收益并非真实收益,它只是一个参考的数字,投资者不能见哪款产品收益高就心动,要知道高收益的背后是以承担风险为前提的。虽说银行在QDII产品方面已有一年多的运作经验,风险运作机制和控制能力都日趋成熟,但没有人能准确预测出境外市场的每一轮的涨跌起落,因此伴随着收益的提高,投资渠道的拓宽,风险也在相应增加。”的确,在满足基本收益率的基础上,去追求最安全的边际无疑是最为理智的投资方式。对于自己不熟悉的产品、不熟悉的投资市场千万不要盲从,应主动向理财师进行咨询,在考虑自身资金的流动性与风险偏好后谨慎决定。

      此外,与基金系QDII可以100%投资股票资产相比,有人认为二代银行系QDII仍稍显“保守”。对此,祁跃认为:“虽说目前银行QDII只能限于投资港股市场,但预计在今后五年之内产品将会向着全球配置的方向发展,包括海外的成熟市场与新兴市场,而且股市可能只会作为投资渠道的一部分,未来还会投资农产品期货,总之投资渠道会不断丰满,朝多元化纵深迈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