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金“逢低买进”也须分情况

(2007-11-04 20:47:30)
标签:

证券/理财

 

                       震荡之下净值波动  涌现“破1族”

                     专家:“逢低买进”也须分情况

 

                               本报记者 王诗文

 

    “逢低就进”似乎成了近来多数投资者偏爱的操作手法。的确,历经震荡,使得很多股民套牢深重,于是他们选择逢低补仓,以期反弹抛出缩小损失,而与此同时,基民们也跟着凑起了热闹。据记者了解,近段时间基金净值逢跌便有人买进,甚至一些跌幅相对较大的品种反而更受青昧。业界专家认为这是非理性的表现,并告诫投资者“逢低购基”未必是明智之举。

 

                      净值回落原因多样  “见低就买”并非明智

 

     近期大盘多空争夺激烈,虽超跌个股在短期内有回调迹象,但不少分析师预计后市指数仍将维持大区间震荡,主流热点依旧围绕着股指期货、人民币升值、H股海归、季报增长等方面,“二八”现象很有可能成为今后的一种常态。为控制风险,很多股民选择了逢低补仓将套牢个股拉低价位,而后趁反弹之机纷纷出局以减少损失,从某种程度上看这虽也冒着继续被套的风险但此方法终究还算合乎情理。然而,基民“逢低购基”的做法却似乎违背了投资基金的初衷。

     据记者了解,近一个月来受股指高位盘整及板块轮动的影响,不少基金净值也一度出现了小幅震荡,基民们眼看着赚得的净值又悄无声响地“坐了电梯”便开始有些坐不住了,于是趁回落赶紧大举买进,或继续申购基金,有甚者见哪只基金跌幅大就买哪只,认为这样才能借反弹大捞一笔,更好地分享净值上涨的乐趣。事实上,在专家看来这并非明智之举。

      不可否认,净值下跌是购买股票型基金摊低成本的良机,然而导致基金净值回落的原因有很多,投资者应进行必要的分析判断,倘若是因为基金公司的管理水平下降或基金公司内部出现异动,亦或是市场形势发生变化的话,其情形就大不一样了。建行国际金融理财师(CFP)王文青告诫基民,在长期牛市的趋势下,市场短期波动是很难把握的,基金净值下跌应视为正常现象,投资者应以平常心对待市场的短期波动,不要不经分析地一看净值回调就盲目买进。此外,如若逢低买进只为摊薄成本显然没有太大必要,因为基金毕竟不是股票,只有坚持长期持有才能追求资本的稳定增值。

 

                       “二八”之下市场滋生“破1”基金

                      如因拆分所致  可适量逢低申购

 

     在股市“二八”震荡的影响下,不仅基金净值虽之波动,而基金收益率更是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据了解,易方达50指数上月的收益率为3.87%,而富国天瑞强势地区精选的收益率仅为-9.17%,二者相差了三倍多,而个别基金更是未经得起震荡最终失守“1元防线”。那么,这些跌破面值的基金购买是否稳妥呢?

     业界基金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四季度的市场无论是调整时间和幅度都可能大于前三季度,现阶段购买开放式基金的风险也在加大,在此震荡中,部分净值较低的基金跌破面值也是很正常的,但这并不能反映基金的盈利状况,因为跌破面值的基金中有的是拆分基金,其在拆分后遭市场回调所致,投资者不可一概而论。与此同时,也有专家认为,只要基金质地优秀,只是因拆分后受市场短期影响所致,那么逢低买入可能是个机会。

     王文青在此提醒投资者:“在当前震荡加剧的市场中,一些基金跌破面值无疑给广大基民上了堂风险教育课,作为基民来说应坚持选择那些结构完善、风险控制力强的优秀基金公司旗下的品种。此外,如果持有的股票型基金比例较大,那么可在此基础上适当配置平衡型基金以分摊风险,切记四季度投资应力求谨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