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B股,待掘的金矿

(2007-05-13 22:16:10)
                    B股蕴藏投资潜力

                                  短线操作注意风险

 

                                       

    节后首个交易日,B股市场全面“苏醒”,并演绎了一出“涨停传奇”,这便使愈来愈多的投资者开始重新审视这个“被人遗忘的角落”。它会是最后一块平地生金的价值洼地吗?分析师给出了我们这样的答案:相比于A股,今年B股市场机会较多、风险较小。

 

                               B股新增开户数与日俱增

                                  场外资金竞相追逐

 

       投资领域历来如此,任何一个“惊喜”都会引发市场新一轮的热炒。

           8日,B股在节后首个交易日来了个“开门红”,除ST大盈B外的95B股全线涨停,两市B股指数也几乎以涨停板报收!这一“涨停传奇”想必早就成为了近期股民津津乐道的一大谈资。据中国登记结算公司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长假后的首个交易日 ,B股新增开户数首次突破了1万户。而近来,B股开户数也依然呈现有增无减的态势,场外大批资金竞相追逐。

       一经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多方面因素助推了此轮B股行情。其一,由于B股前期涨幅不大,导致AB股之间的价差进一步加大,有补涨要求。其二,近期B股投资者开户数急剧升高直接推动了两市B股的大幅上涨,加之各路资金大举杀进,为B股市场注入大量增量资金。总体看,此轮B股大涨的推动力来自于估值优势及资金因素,AB股合并政策退居其次。此外,为减轻外汇储备全部堆积在央行的压力,政府从去年开始实施藏汇于民的政策,个人凭有效证件每年可到银行购买五万美元的等值外汇,这些都给B股提供了宽裕的资金来源。同时,QDII政策的推进也推动了B股的价值回归。

 

                                  “价低”诱人 

                                   上升潜力值得期待

 

     眼下,随着大盘点位节节攀高,“10元以下”的个股日趋减少,而此时,较A股股价低很多的B股,开始为股民所关注。“深沪A股持续走强,使AB股的股价差距越来越大,B股的比价优势逐渐体现出来。很多B股股价换算成人民币计价后,仍远远低于其A股股价。此外,目前A股经过持续涨幅后,上升空间已有限,而B股普遍是低价股,上涨空间还很大,为后期股市获利提供了一个有效渠道。”市场人士分析说。

     与此同时,“AB股并轨”一直被机构认为是未来B股市场最大的投资机会。可以说,自A股市场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有关“两股合并”的传言不绝于耳。管理层虽已明确表示“没有时间表”,但在股改即将结束的今天,如何解决B股市场已显得非常迫切。在采访中,有相当一部分专家认为AB股合并将是大势所趋,并表示倘若AB股合并进程在今年某个时间进入启动阶段,那么这将促使B股价格大幅向A股靠拢。

     现阶段,在“两股合并”的预期下,股民买入B股就相当于以六折甚至更低的价格买入A股。同时,随着人民币兑美元以及港币汇率的上升,使得B股具备了更大的投资潜力, 可以说,B股市场的上涨潜力还是非常大的。分析人士认为,相比于A股,今年B股市场机会较多、风险较小。这便为那些持有美元与港币的投资者提供了一条绝佳的投资渠道。

 

 

 

                             注意短线风险  切莫跟风追涨

 

     记者近来也从各银行网点了解到,这些天许多市民都抓紧时间前去银行兑换美元和港币,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后续资金的入场,有望使B股的强势格局得以延续。那么,面对此轮已被大幅拉升后的B股,短中期内有望走出一波怎样的行情,投资者后市又该如何操作?

         为此,证券分析师分析认为:“B股短线向上或向下的空间均有限,股指维持高位振荡的可能性要大些,短期只要A股市场不出现大的调整,B股深幅调整的可能性就不大,但倘若A股出现大幅振荡走势,B股也不排除向下调整的可能。从中线看,其走势依旧乐观。对于那些基本面较好或正在改善的个股,且AB股价差较大的成长股以及估值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纯B股,可继续以中长期持有为主,并注意短线风险,不可追涨。重点关注机电B股、威孚B、陆家B等。”

                                                                                         本报记者  王诗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