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股指期货渐行渐近,参股期货板块借机飙升,引来市场热炒,业内专家指出——
股指期货“出世”前
慎重买卖“期货股”
本报记者
王诗文
由于股指期货推出在即,近阶段两市具有参股期货公司题材的股票炒作开始进入白热化,一些股民依靠题材买卖股票,与此同时相关的媒体报道更是铺天盖地。一来参股期货公司的上市公司大多为低价股,恰巧是目前两市炒作的热门板块,同时牌照的升值也自然为市场炒作提供了借口,短期热炒难以避免。那么长期来看,其股价果真会像银行和券商概念股一般“疯狂”吗?两会结束至股指期货正式推出前的这段时间,大盘又将如何演绎呢?为此,记者专访了渤海证券高级执业证券分析师项哲……
多方博弈中的市场
上下两难宽幅振荡
记者:近来,投资领域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股指期货有望在五月份的正式推出了,那么从两会结束至股指期货正式推出前的这段时间大盘将如何演绎呢?
项哲:两会结束至股指期货正式推出前市场仍将维持高位振荡的走势,向下的空间相对有限。从市场的主体——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分析,掌握了股指期货的话语权便意味着掌握了市场的主动,目前的机构对于股指期货推出后的投资欲望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海外游资为代表的做空资金,他们的目的是通过股指期货实现套利,获取超额利润;另一类则是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防御资金,他们的内在驱动力,不是为了做空股指期货,而是为了防御海外资金等机构操纵股指期货价格时,能够保持相当的主动性,维持投资业绩的稳定。但无论资金的性质如何,今后博弈的结果如何,两类资金首先的操作便是买入权重股,控制话语权。
根据基金2006年四季度公布的重仓股数据显示,在四季度上市的工商银行,各个基金共同持有总量已达工商银行现流通股本的25%,如果计算被基金持有但尚不属于该基金重仓股的部分,比例将更高。显然,这是基金的一次主动行为,也表明基金正在加大力度抢夺股指期货的话语权。
因此,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前,机构投资者买入的动力要大于卖出的动力。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抑制股指下跌的空间。当然,行情上涨幅度过大也不是管理层愿意看到的现象。毫无疑问,股指越高做空的力量就越强,市场面临的风险也越大,股指期货推出的时点将直接影响着市场的发展,因此,多方博弈的结果将使市场上下两难,宽幅振荡。
股指期货推出后股指先调整再攀高
记者:在振荡中,很多股民“一涨就瞎建仓,一跌就乱割肉”,股指期货的即将推出更是引发了股民对走势的猜想,“是否短期会引发大盘的深度下探”成为了敏感话题,那么股指期货对于今年的行情走势到底会产生哪些决定性的影响呢?
项哲:从海外市场的经验来看,大都呈现出这样一个特点:股指期货推出前市场上涨,推出后下跌,但长期仍将按照自身的市场规律来运行。因此,我认为市场今年将呈现出N字型的走势,股指期货推出后,股指面临着阶段性的调整。
首先,为了操作股指期货,必须准备一笔保证金,所以投资者会套现部分筹码,进而造成短暂的资金分流。其次,指数如果处于相对高位,也往往会激发资金做空的意愿。此外,对指标股的“利好”兑现也是引发市场调整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从长期走势来看,期货推出后股市的短期走势虽然可能受到外界因素的扰动,但仍主要受市场本身的运行规律以及估值的内在影响,而且在股指期货推出以后,有了做空避险工具之后,管理层很有可能会对银行资金和国企资金投资股市“开闸”。届时,以国企和银行为代表的,那些有大量流动资金和强烈投资需求的合规机构资金,很可能会大规模进入股市。因此,经过了阶段性的调整之后,在上市公司业绩平稳增长的内生性因素以及资金流动性过剩的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市场仍然具备着再创新高的可能。
参股期货公司数量有限
缺乏盈利支撑
记者:业界有这样一种说法:股指期货的推出不仅能给各大期货公司带来历史性的机遇,而与此同时,相关的期货板块很有可能续写券商、信托的“神话”。随着新管理条例的正式面世,一些参股期货的上市公司有望迎来市场新一轮的炒作。那么,请您对目前期货板块的整体情况及后市作以分析。
项哲:从目前上市公司的状况分析,涉及到参股期货的公司毕竟数量有限,尚且难以形成明显的板块联动,而且与券商已经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盈利相比,目前股指期货尚未推出,获得收益更是处在望梅止渴的阶段,即便市场有所表现,缺乏了盈利的支撑,仅仅依靠题材的炒做其市场影响力也将大打折扣。
股指期货尚未推出
以“短”应对“期货股”
记者:对于市场上流传的“散户炒期货板块,机构玩股指期货”的看法,您是怎么认为的?
项哲:显然,为了防范金融风险,监管层在股指期货上已经通过设置门槛的方法将散户“边缘化”,现阶段股指期货只能是机构投资者独享的品种。然而,由于股指期货的助涨助跌作用,已经得到国际市场的验证,助涨时固然会带给散户收益,但助跌时——即被机构用于大幅做空股指时,也必然会给散户带来更为巨大的损失。一旦股指期货推出,行情的下跌无疑增加了更多人为因素,散户面临的风险也会更大。因此,股指期货推出后,中小投资者更应把理性投资,规避风险的意识放在重要的位置。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小投资者通过投资那些参股期货的上市公司获得机会也许是一种间接的盈利方式了,但股指期货尚未推出,期货公司的盈利能力各有不同,而上市公司投资额也属于点到为止,因此投资者在参与过程中仍需以短线思维来应对,也就是说,在题材未被充分挖掘之前介入,而在题材被市场充分认同之后退出。
(稿件来源:《今晚经济周报》理财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