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过后,开市在即,行情将会如何演绎呢?
渤海证券高级分析师项哲认为——
节后市场延续高位震荡
股民应把握阶段性热点
2006年的中国证券市场走出了波澜壮阔行情,在短短一年中,沪深两市均创出了资本市场建立以来的最高点,全年涨幅达到130%,彻底告别了“漫漫熊途”。伴随着市场的不断上扬,财富效应日益显现,沉寂了五年的股市再度成为了淘金者疯狂追寻的热土。然而,在上证指数冲击3000点大关之际,随着管理层调控政策的出台,随着股市泡沫论的蔓延,随着获利兑现压力的增强,股指冲高遇阻,震荡加剧。而春节长假之后,行情又将如何呢?
专家认为:在上市公司业绩高速增长的内生因素和资金流动性过剩的外部因素尚未发生改变的背景下,A股市场短期并不具备整体性持续杀跌的风险,高位宽幅震荡仍将成为节后市场运行的主基调,整合持仓结构把握阶段性热点将是投资者的应对之策。
流动性充裕
资金面相对平稳
面对前期的调整,市场普遍认为管理层对于资金流动性的调控意在挤压证券市场的泡沫,然而笔者认为,管理层的真正目的是为了防止股市剧烈波动,保证资本市场健康平稳的规范长期发展,并且采取的手段愈加成熟,疏通与输入相结合,使资金面总体保持相对平稳。首先,严查违规资金,防范金融风险。银监会主动出击,明令禁止银行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金融市场的稳定,此后国资委又把目标直指国企旗下的财务公司,对其资金的使用情况也进行了严格的监控。连续的组合拳出击使市场环境得到了明显净化,金融风险得到了一定化解。其次,输入阳光资金,维持市场稳定。消息显示,继保监会拟放宽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比例的限制,证监会重新审批股票基金发行之后,私募基金的发行也在悄然提速,近期将有7只信托形式的私募基金陆续成立,场外资金将通过正规渠道源源流入股市。
由此,在人民币升值的宏观背景下,证券市场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仍将延续,但中短期而言,与前期流动性泛滥的局面相比,节后资金面并非太过乐观,供需基本保持平衡。一方面,违规资金的流出是一个逐渐的过程,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流出的资金量也在逐步增加,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资金压力会逐渐显现。
其次,今年扩容的任务可能会超出想象,央企的海归、A+H制度的完善构成了大规模的资产供给,而国家完成国有资本控制方式的转型需要证券市场大量的资金支持,引入合规资金的目的短期而言也许就是为了缓解扩容压力,对冲流出的资金。此外,场外资金与市场运行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资金流入使得行情走好,而行情走好则吸引资金流入,一旦市场振幅加大,盈利效应减弱的话,资金介入的积极性也将大打折扣,近期基金申购有所降温而赎回压力陡增便是很好的例证。
多重因素角力
节后市场保持高位震荡
我们认为,节后市场所面临的波动风险依然存在。投资者普遍关注的资金紧缩性措施,以及管理层对市场持续上涨后逐步趋于谨慎的态度,仍然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对市场走势构成冲击。短期过高的估值水平,股市泡沫论的蔓延同样会影响到投资者对后续市场表现的预期和参与意愿。
目前两市不足千亿的成交与一月份两万亿的天量套牢区相比尚现不足,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有效消化。占据沪市总市值一半以上的金融板块走势滞重,也有可能成为压抑市场反弹,拖累指数冲关的障碍。
当然,我们认为,管理层调控市场的目的在于保证资本市场健康平稳的规范发展,而非打压市场,在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内生因素和资金流动性过剩的外部因素并未改变的情况下,尽管价值市场重估的行情已接近尾声,但A股市场短期并不具备整体性持续杀跌的风险,高位宽幅震荡仍将成为节后市场运行的主基调。
遵循市场规律
把握阶段性热点
从公司的基本面出发,市场对估值的修正已充分体现在了上市公司的股价上,选择短期具有爆发性增长的行业及公司已较为困难,笔者建议投资者把握现阶段市场热点,立足企业的年报和外延式增长模式进行战略性配置。
三月份是年报预告的集中公布期,投资者应结合上市公司业绩防范年报风险,挖掘年报机遇。首先,当前A股市场的估值已经处于合理区间的上沿,已经比较充分的反映了2007年的盈利增长。从三季报数据来看,沪深300指数的盈利增长仅有18%,而当前市场对2006年盈利增长的一致预期值为30%,我们担忧会有不少公司的年报实际盈利低于市场预期,而这往往导致股价的大幅度下跌,因此防范风险应放在首要的位置。
同时,从基本面出发,我们觉得立足年报有些线索还是可以带来超额收益的:
一是钢铁行业自去年12月起表现出逆转景气回落趋势的征兆,鉴于钢铁行业良好的运行态势、钢铁股乐观的业绩预期,以及仅为整个A股市场0.5倍的市盈率水平,使其有较高的安全边际,存在着防守反击机会。
二是交通运输行业,公路行业而言,我们认为最优的公司是保持优良的资本结构,通过自身的经营能力不断获取新项目的公司,如深高速。而其次是利用股东背景,有效地利用了充裕现金的公司如赣粤高速。铁路跨越式发展和“存量换增量”的投融资改革思路,令铁路上市公司有机会通过收购资产实现超常规发展。目前上市的大秦、广深分别是我国货运、客运中最优质的资产,而铁龙股份则代表了未来集装箱以及铁路物流服务的方向,这些资产的上市,为投资者透过资本市场投资铁路行业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国电电力、建投能源、大唐发电
股民可作重点关注
我们相信近期最好的投资机会将来自“资产注入”的投行模式,沪东重机等一批个股由于资产注入或集团上市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了股价飞跃的契机,在高估值的环境下,个股估值的回落,最迅速有效的途径即是外延资产注入,这符合管理层、大股东、流通股东各方的利益,可谓皆大欢喜的结果。
但资产注入往往伴随着不确定性和内幕交易,理性预期在这个命题上并不是很精确的工具,近期很多公司的澄清公告就充分反映了市场炒做的非理性成份。我们在期盼的同时也担忧当前市场对于资产注入题材的挖掘将可能会演变成1999年对网络股追逐的程度,当泥沙俱下的时候才发现并未出现淘金者所期待的财富,因此建议投资者参与中应保持一份理性。
从选股的角度而言,在央企整合的大背景下,央企上市公司容易出现整体上市、资产注入、并购重组的条件,具有未上市优质资产的央企上市公司应重点关注。同时,上市公司背靠有实力的大股东,特别是在股改中有将优质资产逐步注入承诺的公司,也可享受“大股东的溢价”。行业方面,电力行业中依靠大股东的雄厚实力,依靠大型机组注入而实现外延式增长的公司如国电电力、建投能源、大唐发电等公司建议投资者可给予重点关注。
(稿件来源:《今晚经济周报》理财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