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准备
(2024-08-18 11:23:45)分类: 随笔 |
老家的准备
休假几天,从福建回了一趟湖北,先在宜昌呆了几天再回孝感。宜昌是我的小家,孝感是老家。
昨晚老父来电,再次确认我哪一天会回,是准备来吃午饭还是吃晚饭?
一说有弟兄子孙们要回来,老人总是喜悦和激动,有时一天打几个电话,问什么时候回来,或者追问已经走到哪儿了。
老人经常说先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先的收拾一下房间,铺盖用的是祖母留下的土织布做的床单,垫絮则先在太阳底下晒一晒。十多年前祖母健在,也是这样为我们操劳的,现在轮到父亲了。
再就是得准备一些饭菜,老人总把大家当客待,哪怕回来只有一个人,也要弄出五个碗六个碟子来。
如炖一锅腊肉,炒一盘猪耳朵,仿佛特别展示老人一年喂三个土猪的合理性。另外也会到街上去买点各人喜好菜回来,如我就钟情家乡的黄鮕子,臭千张。
因为前几天我做了一个结石小手术,最好喝几碗老家的瓦罐鸡汤滋补一下,却没说出口,主要怕老人担心,而像臭千张这些豆制,富有钙质,先得回避一下了。
我这次专门跟老父另外提了一个条件,因为这次要带妻子一起回去,她是有点洁癖的。
现在农村的生活条件不错,网络、自来水、水泥路、太阳能路灯一应俱全。
八十岁的老父留守着,却努力做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样子,种麦种稻,喂鸡喂鸭,养猪养狗……不再单纯地换算成多少钱,而是要换算成多少筐、多少袋、多少盘子的收成, 以满足老人的存在感与获得感。
虽然现在土鸡,鸭蛋都是受已经变为“城里人”的我们青睐,如不圈养,鸡屎鸭屎拉得到处都是,不管是院子,走廊,还是客厅,不忍直视。
小时候我就看到祖母一边吃饭,一边用筷子扒出米饭,撒在地上喂自己可爱的鸡鸭,老父也同样不是太讲究。
卫生情况不佳我可以强忍,不言。后人回家,总有老人张罗,热锅热灶,对我的不少同年人已经“子欲养儿亲不在”,现在是奢望了,我们对那点不适算什么呢?
可是我们这些子侄们所娶的、所生的他们现在都在乎啊!
作为儿子可以和自己的老人直说的,要求把家里喂的鸡子鸭子全部赶到屋后小塘里去。实行“坚壁清野”,不接到我们已经离开的明确通知,不能随便放进来!
家乡的五月有着十分讨喜的景色。“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幽香无断续,偏于静者私”。金黄的小麦和馥郁的栀子花就是初夏的封面人物。而院子里毛茸茸的小鸡雏在草垛上爬上爬下,一不小心翻上一个跟斗,又支撑着立了起来;外面的沙田的方方块块香葱,像绿色的地毯,先掀开,过些时又覆盖上…..
回到家里,四周葳蕤葱茏,自己家还有一口水塘,两亩农田,精神总是为之一振。
妻子早已洞察,背井离乡三十年的我,在老家养老的准备。“新糯酒香橙藕芽,锦鳞鱼紫蟹红虾”,则是我向往的生活。
我自己也为落叶归根做了一些铺垫,前几年把老家房子改建了。总觉得有老人,有房子,才有老家,才有定盘心。
村里的田主要集中几个种田大户手里在种,村里除了春节时热闹一点,还是显得有点冷清,绝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打拼了,我们这条原来几十人居住的巷子,只有我父亲和隔壁二婆婆常住着。
还是有点歆慕那几家种田大户,一家人,从老到小,团团圆圆,流转一两百亩土地,耕耘机,插秧机和收割机应有尽有,种小麦、种水稻搞得红红火火,忙时在田间挥汗如雨,闲来在桌胖喝茶闲聊。
至于我心心念念的那碗瓦罐鸡汤也喝不成了,家里只剩下一对老“鸡夫妻”了,大公鸡的几个“嫔妃”被村里的一个流浪母狗偷吃了,母狗屁股后面跟着一队狗崽儿,主人出门很久了,没人喂了,变为野狗了。
二婆婆九十一岁了,老伴前年走了,她生有三男一女,也是一大家人。可是,过春节、有大事才他们会回来。
二婆婆这老人家红光满面, 一会儿到处寻找自家的鸡子,一会到河坡上提一捆木柴 ,一会去自留地里扯几把蔬菜,一条巷子只有她走进跑出……
我不是二婆婆,我不知道高寿的老人家内心是怎么想的。好在老人家身体扎实,一生连村里卫生室也没进去过,也算有福之人呀!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人到中年,尽管清晰清楚“时间就像汹涌的浪潮,身在其中无处可逃”,老人们一天比一天更老一些,我们也不再年轻,将来总有一天我们要顺着他们走过的路走过去,顺着屋后的池塘小径,顺着院子晒太阳的墙角,顺着村卫生室前的大道,走向无穷的远方,这是生命的规律。
落叶归根,我八成回来养老,还具备一些理由和优势,生于兹长于兹,还有房子,一点田,有乡情亲情,包括维护基本生活的养老金。
面对二婆婆这种场景,我是还有点感到荒凉和孤独的,也许跟我个人性格有一丝敏感和悒郁吧,没勇气见到太多的“断舍离”,也没有“即便明天是世界末日,今夜我也要在园中种满莲花”智慧和豁达,心理上是没有准备的。
“大道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而人遁其一”。
我们对于时间却又喜欢讲点相对论。
一方面,孩子已经长大,我脑子还是有几分传统思想的,希望早点她成家立业,让时间滴答快点;另一方面,老人们开始衰老,祈祷时间流逝慢点,最好是时间能相对静止,岁月静好,福寿康宁……
而家的味道,就是团聚的味道,“一家人最要紧是齐齐整整”。养我的,我养的,都是缘分呀,都团团圆圆,我们十分享受和珍视这样的温馨而美好时光。
先不考虑“一家老幼无牵挂,恣意喧哗”的事儿罢,余生还长,我们还不太老,能把自己照顾好,提醒我自己不必慌张和焦虑,振奋精神,从容以对,生命中还有很多热切的期待和精彩过程,好多事儿还要我们亲力亲为呢。
德国心理学家海灵格在诗中写道:在每一个当下时刻,我唯一要做的,就是全然地允许,全然地经历,全然地享受。
那么,让我继续到湾前湾后转转,接点老家地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