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火炽粑焦又香

(2024-03-13 13:31:32)
标签:

冯澜

文化

分类: 随笔

火炽粑   焦又香

 

在汉川做生意的妹妹回孝南看望父亲,指明要吃火炽粑还给远方的我,发来老父亲用土灶炕来做火炽粑吃的小视频。

这种简易的面食,叫“火炙”还是“火炽”?没有书面语,也没约定俗成。我还是推敲了半天,考虑开始用铁锅隔着加热,进灶到用火小一些,炙,食物在火上方烤:炽,在灶膛侧面烤,。莫看是土话,流传下来,还是有些古汉语渊缘的,自己倾向用“火炽”两字。这自是我一家之言了

荆州也有叫一种火烧粑,面粉发酵,面上还加芝麻之类,花哨一些,后来还用电炉子烤。和我们孝感的火炽粑应该不同类吧。我们主打一个火炽粑主打一个简单朴素便捷,基本上是面加火而成。

火炽粑用面粉来做成,很少发酵,在盆里吧面粉加水揉好,水不宜多,用擀面杖压圆。形状比饭碗略大,三到五寸的直径,一手指厚许。

面粑先摊放在铁锅上,灶里已经生火升温,用锅铲铲一铲,按一按,基本成型,如果继续在锅里继续炕,不取出,一次性成熟,甚至可以滴二滴油增加风味,是其中一种做法,也稍微要所酥软一些。

如果进炉膛壁继续慢慢的火炽,同时火不要大,两面翻一下,一会儿也熟了。算经过二次加热。拿出来轻轻抖一抖,去样烟尘和糊班。 约一手指厚,团团圆圆,灰不溜秋,经过锅里炕、灶口壁上烤,两面焦黄,里面酥软,还有点一点象脸上的几颗雀斑的家伙,比较粗犷、洒脱和快捷,就像草书写“急就章”一样。

我觉得正宗的火炽粑是要点浓郁的烟熏味,就像云贵川的腊肉一样,让松树柏叶燃烧的香味,浸润到腊肉的肌理,经过烟熏火燎才正宗。

就像“一起读过书、扛过枪、渡过江”一样,履历似乎更完整与亮靓一些。

以现代的干净,卫生,健康的标准要求之,恐怕要有人理论一番。恰恰因陋就简,成就了火炽粑独特的风味!

这样火炽时间较长,粑失去的水分更多一些,小时候牙口好,喜欢这种更为焦硬的东西,要的就是这个嚼劲,还有那点烟熏味!越嚼越甜,其中淀粉在唾液酶的作用下转化为麦芽糖。

老人觉得实在觉得太硬,可以瓣成小块放在面汤中泡泡。是不是有点陕西的泡馍的味道呢?

火炽粑是和简陋,短缺, 也和当时农村大集体,挣工分,这些词汇相关联的,大人出了工,回来做饭,忙前忙后,“一抹布带十杂,做饭还带娃”,在有限的时间内多做几件事,锅里在煮面条,灶里还在炕粑!巧妇们统筹安排,在有限的条件努力改变一下食品品种,不用精雕细琢,而火炽粑跟土与火又贴近些,成就它独特的风味。

可是现在即使在农村,几家人有烧稻草的土灶呀?取代的是煤气灶,微波炉和电饼铛。

前两天看到山西人用土筛细分来炒面疙瘩的电视,叫“棋子豆”,长相也有点灰不溜秋,听说还可以防止水土不服,

火炽粑主打一个简单,朴素。而各家各户做出来的,也有技术高低,表面黄亮,厚薄均匀,脆而不糊,不糊不粘,硬软适中为上。

一般做原味的,过去极少有人加加点食盐、五香粉或者糖分。   

火炽粑一般和面条,豆丝相配合吃,一干一稀!再加点压萝卜、洋芋碌等酸辣下菜下饭。右手握筷,左手拿粑, 啜一口条面条,咬一口火炽粑,偶尔再夹一箸咸菜,干净利落,香气和热汗齐飞,气势不凡!

炕好的火炽粑,可以趁热吃,也可以放凉做为孩子们的一天的零食。

小时候我有时在火炽粑里垫一点酸菜,臭豆腐,土法加工的“三明治 ”就横空出世。味道那个美呀,“一抹残阳入万家,门前池水染红霞”,百鸟归林,叽叽喳喳,好像都为我这个别有风味的吃法点赞。

好多年没吃过了,小吃不小,今天隔空看着老家桌上的火炽粑,引出关于美食、家乡与流年的许多回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