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饺子变形记》冯澜

(2022-11-13 22:21:36)
标签:

冯澜

文化

分类: 随笔


饺 子变 形 记

 

            冯 澜

  好吃不过饺子 在工余,我也到到北方人开的饺子店也偶尔改变一下口味,一个个像晶莹剔透的船,热气腾腾的端出来,就着蘸水,独享唇齿之福,还给人在他乡的自己带来了慰籍与希望。

   虽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食堂里没有饺子提供,我又到街上去买点山东人现场手包的饺子回家煮,应一个景,这个山东老乡的饺子皮薄馅大,筋道十足,咬一口鲜美无比。

    在公司我一个人住单间,一个卧室一个写字台一个盥洗间,无他。

    我的炊具也只有一个单人的电饭煲,可以煮,偶尔在寝室里享受一下人间烟火。

   更食堂要点酱油米醋,一碟蒜蓉,就是比较正宗的吃法了。

  这些饺子象蚕蛹,外皮裹有淀粉,即使没有制冷,一时半刻不会黏连、 我套在塑料袋上,决定回公司马上下锅,或者放在冰箱里保存,就不会破肚,否则馅心会突出,洒落,完全搞砸了。

  下车恰巧同事有点急事儿找我,我不可能慢条斯理去处理美食,径直到生产车间去了,等我处理事情回来,已经过了两三个小时了。

   无奈饺子几十个都狼狈、窘迫地黏连了,直接下就成一锅汤了,面皮,瘦肉、韭菜的飘在沸汤里,不筋道,也没看相。而我本喜欢吃有型、带点咬劲的东西。

   虽然我老家也有一种吃法,那叫面疙瘩,疙瘩一个一个,它和佐料、蔬菜是分开的,拿这些开肠破肚的饺子搞面汤,好像一副好牌被自己打乱了,多少有点影响心情。

   我自己也没养鸡,也没喂猪,这些破了的饺子直接丢掉,有点暴殄天物。

  我出身农家,知道一粒粮食一粒汗的道理,我七十八岁老父亲,有时一粒饭掉在做桌面上,还自觉不自觉的夹起来送到口里。他的理念是人勤地不懒,做人吃得就应该做得,他还是种了两三亩地,收获一千小麦,两千斤稻谷,喂了两头猪,红薯、冬瓜、南瓜无一不种,我才体味到,对小时曾经挨个饿的老人,对粮食的珍惜、之合理性。

   2020春,因为疫情防控,十多人宅在孝感老家,缸里装有大米,园里长有蔬菜,粱上挂有腊肉,大家过得不那么窘迫和无助,子侄们没有再敢笑话老人们的所谓小农意识,饱时想饿时,丰年防荒年, 有备无患,父亲的执着让大家免于慌乱,这是一个老农的智慧和粮心,反而夸老人有先见之明以面对不不确定性

   有句戏言说,说做豆腐最安全:做硬是豆腐干,做稀是豆腐脑,做薄了是豆腐皮,做没了是豆浆,放臭了是臭豆腐。

  这话调侃、自我藉慰,也有通透和睿智,粮食金贵,不容浪费。那些饺子也不能破罐子破摔 ,那我就二次加工吧。

  我把二三十个饺子干脆糅成一团,到食堂加工,又找了一点面粉和好,把它们包在里面,摊成圆圆的肉饼,先在铁锅加食物油,用小火慢慢的煎,煎了一边翻过来继续煎,蒸汽在锅里升腾,饼子外皮慢慢地变色变脆,小时候我在柴火灶上炕粑粑的手艺还有用。

    饺子华美转身炕煎饼,煎饼色泽金黄,软脆香甜,馅料鲜嫩味美,完成“变形记”,我不免自鸣得意。

 

  抱着父辈同样对粮食抱着虔诚甚至是敬畏之心,一个小的改动,一个小的变形,那些险造放弃的饺子完成自己的使命,变残为宝,再续美丽,让自己从小沮丧小失落走出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