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五元钱的承诺
(2022-06-29 09:28:02)
标签:
冯澜文化 |
分类: 随笔 |
在印象中,过去我们孝感小孩满月、周岁、十岁,亲友来一起庆贺一下,以后对生日很淡化。
我祖母活了九十有四,我们儿孙辈从来没为老人做过生,现在说来也很惭愧的。
我还记得妹妹在田埂上,望着同年人蹦蹦跳跳上学羡慕的眼神;更记得妹妹脸被太阳晒得通红,给在肖港住校的我送菜送米的情形……
有时想起,还是有些心疼和歉疚,不仅有兄妹之情,还有恩于我,我相信那些象我这样的农村子弟,这不是孤例。
记得父亲当时给我一个要求。以后每个月当工人的哥哥要给当农民的妹妹五块钱,那是工人一个月起步价是三十七块五毛,就是工资的百分之十几,可以买五六斤猪肉。我也是郑重答应过的。
大学毕业后,因为喜欢诗与远方,逃离家乡,至今还在外面折腾,我个人尚为勤奋 ,按部就班就班娶妻生子买房,成绩不算大,对老人的孝道,对妹妹的帮扶,贡献的确有限。
妹妹出嫁后,和妹夫在东北做了十几年泥瓦匠,勤扒苦做,十多年年前建了二层楼,培养出一名大学生,日子过得还可以。出嫁的女儿, 反而对“娘家这边”的照料更周全。平时帮忙插秧割麦,帮忙老父一专一瓦整理房子,这些年主要依仗他们了。
我真的没有兑现每个月给“五元”的承诺。我只好自圆其说。他们日子过得还不错是一条理由吧。我买公司内部股他们用血汗钱还支援了几万。
看过电视剧《人世间》中周家兄妹,对家庭贡献最大,陪伴父母最久的,危难时刻能指望上的,不是官当得不小的大哥周秉义,也不是书读得最好的周蓉 ,而是看上去最没本事、期望值低的老二周秉昆,不由感慨万分。
没有也按现在的物价水平来按月支付五元,承诺记在心里,我真的没忘自己的出身与来路。这都是一生难忘的良心债啊!
在泉州我和武汉的妹妹聊天,逼着妹妹把红包领了。她又开始嘱咐我要注意身体,不要瞎吃、喝酒;我也嘱咐她同样要注意身体,莫打牌、久坐。
昨天跟人又在孝感的老父打了电话 ,谈到妹妹的生日,父亲清楚的记得是六月初三, 我也顺便把给她一个红包的事说了,以为会得到不忘兄妹之情的小表扬呢,不料老父埋怨:“你现在又是房贷,又是供孩子读书用大钱,她生日,给钱她干什么呀?”我还真有点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