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锈才
锈才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966
  • 关注人气:6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小说《当家三年》

(2022-06-26 09:05:22)
标签:

冯澜

分类: 小小说

 

当 家 三 年

                                             冯 澜

应城和安陆、应山接壤,有新四军一部当时就活跃这一带。

应城也是膏都,清朝中期,卤水井洞、熬盐炉星罗棋布,蔚为壮观。

黄滩酱油伴膏盐营销而旺,它秉承古法,所用之水取之于清澈甘甜的大富水,口感独特,还被乾隆皇帝钦点为贡品,扬名于世。

1942年,黄滩酱油搞得最好的一家,泰盛号的杨老板却被鬼子抓了,说是暗地资助新四军三百个大洋,被打得皮开肉绽,杨老板死不认账。在新四军青山口的营地鬼子们发现泰盛号几个空坛子,也被说成证据。

讲道理?讲道理的话小鬼子不会从那么远过来做恶!巧姑愤愤地说。

女儿巧姑出生时算过命,平时喊杨老板一个字“父”。

叫拿钱赎人,小鬼子开价二千大洋,把这传承快二百年的泰盛号非卖了不可,

 “老子把牢底坐穿,也不卖。”杨老板跳起脚来发誓。后来发现觉是二鬼子使的坏,想霸占泰盛号。

杨老板被关了,女儿巧姑接手拿得起吗?大家还不时讲讲巧姑的小时候笑话呢。

八九岁的,巧姑一个人学着和面。反正面粉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粉,半袋子面粉都用光,面几天就吃不完,自己也弄成一只小花猫。

打理一个老字号作坊,比和面要复杂的多,谁肯来帮忙呢,堂叔本来是想帮衬的,堂婶却有小九九,泰盛几十年,老是高自己家里酱油的一个头。

制出酱油是一回事,制造出泰盛号酱油则是另外一回事,几辈人的心血,不能搞砸了。放心不下,又别无选择。

要说制酱的选料、泡黄豆、蒸黄豆、摊凉、接种、制曲到晒油、过滤等十多到工序,巧姑耳濡目染自是熟悉。要坚持精耕细作,一点也不能打马虎眼。

黄豆,必须是颗粒饱满的好黄豆。要一粒一粒精心挑选。有一次检查一个老伙计挑选的不认真,一粒有虫眼的黄豆没挑出来,巧姑把这一粒和以前的挑出来一把黄豆一起,加油食盐炒香 ,笑盈盈端来一杯酒 。 拿炒黄豆当下酒,条件只有一个,嘴里万一嗑着黑黑的虫子也不准吐出来。

各家有各家的制酱窍门,得综合权衡原料、天气、时间,温度,菌丝等各种因素,并做及时调整。这些东西秘而不宣的。

有悟性,也要有分寸,巧姑直接拿自己以前的笑话打个比方,和面放面粉该多少,放水又该多少,现在谁能回答出一二三来?

大家面面相觑,揉面都是凭着各人感觉,谁还能算得这么精细啊?

“我就知道”,巧姑自问自答,“夏天用凉水,用十成的水,五成半的粉;冬季用温水,用十成的水,六成的粉。要和到柔软不粘手不沾盆。这都是我自己摸出来的。”

有一年六七月,老天好像被捅破了,发洪水,酱缸都差点要飘起来, 巧姑火急火燎家抢险,还得寻找应对之策。处理不好,对酱油质量性命攸关。

     二鬼子不时还来作坊转悠,堂婶也从门缝看看泰盛这边,他们各怀心思。

  巧姑前来探监,带两坛子酒,两坛子酱油。酒自然就是给看守的,酱油给杨老板品尝,一起合计合计。

看到他们一来就开始讨论什么时机、配合的事儿,看守开始以为暗号,怀疑他们和郑司令、陈大脚这些抗日将领有来往。

巧姑怼了一句“还有十来人要我养活,莫跟我问这将那将的,我只关心用黄豆做出的酱”。

五更,月朗星稀,巧姑一个人对那些酱坛进行一番隐秘操作,一场危机终于过去。

杨老板蹲了三年大牢,泰盛也挺了下来。闻着女儿当家后,酿造的酱油所散发出浓郁的酱香和香味,不禁老泪纵横。

这些时,看守们忽然对自己格外客气起来,在囚牢里里,往往不是好事。

要送老子上路?先要吃一碗油亮醇香的红烧肉再说!红烧肉肯定要我们泰盛的冰油来上色入味,这种酱油要经过三至五年日晒夜露,晒制成冰,俗称冰油,堪为极品,要我的巧姑做出来了。

几天来,杨老板总是睡来一阵,醒一阵子。一天又从恶梦中惊醒来,睁眼一看却是悲喜交加的女儿。

小鬼子投降了!父,回家 ! 看看我们泰盛的酱油缸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