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足神功

标签:
水黾蚱蜢蚂蚁蜜蜂蝼蛄 |
分类: 奇趣自然 |
要想加入昆虫族,一定得有昆虫族的标志——拥有全部生在胸节上的三对足。至于这三对足的用途,可就多了去了,比如跳高、打猎和唱歌等等,总之,绝不限于飞行和走路!
水上漂
身长只有1厘米左右的水黾,它什么都不需要,就能在水面上滑行,并且像溜冰运动员一样在水面上跳跃和玩耍!
水黾之所以能做到这一切,除了依靠水的表面张力外,更多亏了它长长的中足和后足。如果把水黾放在高倍显微镜下,还会看见长着数千根不沾水的毛,这些毛的直径约有人头发的三十分之一,表面上还有螺旋形状的沟槽,吸附在沟槽中的气泡能形成气垫,从而让水黾能够在水面上自由地穿梭飞行,却不会将腿弄湿。
好足走天涯
该位高手几乎随处可见,它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可以说,它的人口远远超过人类,它就是——蚂蚁。就是这种毫不起眼的昆虫,却在各种以善于行走而出名的昆虫中占据了一席之位。科学家发现,蚂蚁常常到距离自己家300米的地方去寻找食物。
没错,300米对我们人类来说,很短,可是相对于蚂蚁仅仅3毫米的身长来说,这是个相当漫长的距离。打个比方说,好像你步行60千米去购物!随后,你还不得不携带和自己体重差不多重的食物回巢。而蚂蚁之所以如此“凶猛”,显然,它们那发达的三对胸足起到了最主要的作用。
真正的“大刀”
注意!前方正蛰伏着一位名副其实的“伏击专家”——螳螂。它的那对“前足”,已经完全失去行走功能,特化成了一对捕捉足,布满利刺,像铡刀一样!每天,螳螂总要花费很多时间去打理它们,原因很简单,那可是开战的兵器。一旦蝇、蟋蟀、蜘蛛、蜜蜂、蝴蝶、蚱蜢、飞蛾等这些倒霉的家伙进入它的攻击所及之处,螳螂便立刻全身立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抡起”那两把“大刀”,发出狠狠的一击,只需0.05秒左右,就能紧紧抓住猎物。
打洞,打洞!
据说,这是以会游、善跑、能飞出名的全能型健将蝼蛄的拿手本事。它拥有一对又粗又大的前足,上面有一排大钉齿,很像是专门用来挖洞的钉耙,和鼹鼠的前腿很相似,在温暖的夜晚蝼可以利用它飞行,或者在地下打洞,速度也像鼹鼠一样快!
在打洞的过程中,蝼蛄先用前足把土掘松,然后靠着中足和后足的推力,一边用尖尖的头使劲往里钻,一边用坚硬宽大的前胸,一起一伏地把挖松的土挤压向四周。就这样,蝼蛄成功地打出了一条条隧道,浅的有六七厘米,深的可达150厘米,并且洞中套洞,洞洞相连,有产卵房、育婴室、储粮仓,活像四通八达的地道网。
超级跳高王
沫蝉虽然身长只有6毫米左右(它们家族中还有很多不到5毫米长),身体粗短,与树上叫的知了是本家,但却是真正的跳高王。它有一对跳跃能力很强的后足,这对后足就像随即待发的弹弓,可以在瞬间跳跃中爆发后腿蓄力,使得沫蝉只需轻轻一跃,就能跳过是自己体长的116倍的栏杆,好像一个人轻轻就跳到了70层楼的高度。
足上带篮子
不消说,你一定会认识这位怪足的拥有者——蜜蜂。它之所以能到处采蜜,并成功携带花粉花蜜回家。主要因为它拥有特殊的“携粉足”。
该“携粉足”是蜜蜂的后足,如果你留心的话,会发现蜜蜂的后足尤其大,而且就在后足跗节外侧还有一条凹槽,周围长着又长又密的绒毛,这就是传说中蜜蜂的“花粉篮”了。当蜜蜂在花丛中穿来穿去,四处采集花粉花蜜时,那毛茸茸的足上就沾满了花粉,然后,后脚跗节上的“花粉梳”会将花粉一一梳下,收集在“花粉篮”中,蜜蜂就可以开开心心地把它们带回家啦。

蚱蜢也拥有强有力的后足!当它走路的时候,所有的足都需要上阵,而遇到敌害的时候,它还能利用长而有力的后足高高跳起,逃跑。
不过,蚱蜢足的妙用并不只在这儿。有时,它还能“唱歌”。比如雄短角蚱蜢,当它遇到那个唯一吸引自己的“心上人”时,便可以利用自己的后足唱出不同的歌谣——它通过摩擦后足和前翅来歌唱,它的后足就像琴弓。这使得它的模样有点像拉小提琴。当然,雄短角蚱蜢还能唱出警告其他昆虫的“歌谣”。而雌蚱蜢却一向是个沉默主义者,或者说它很高傲,总之,它很少发声——让那些发烧的家伙唱去吧,我听着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