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太空中,有个不起眼的小家伙――中子星,用四个字可以形容:极为神秘。
个小身重转得快
说它是个“小家伙”,绝对不假。就连交椅在太空中都坐不上的太阳,直径有1392000千米,我们的地球,平均直径也有12700多千米,而中子星呢,一般直径只有20千米,然而,它的质量却和一个太阳不分上下。
如果笨重不算什么的话,接下来它开始了不走寻常路--疯狂地转圈。在我们看来,一般东西越大越重,运动起来就越慢,而中子星别树一帜。在它们家族中,慢的,每4.3秒自转一圈;快得更不得了啦,每秒种能自转500多圈!想想看,地球24小时才能自转一周!
转得这么快,还不得把自己身上的东西都甩干净啦?当然不。中子星质量大,引力大,完全能把身上的物质牢牢拉在怀里。物质想乘机溜出去?门都没有!
中子星的前世今生
中子星的身世更神奇,它的前世是大恒星!
一般说来,宇宙中各种各样的物体都是由很小的原子构成的,不同数量不同种类的原子在一起形成不同的物体。其中,质量比较大的,是恒星、黑洞等,而质量较小的,就是像地球一样的行星,更小的就是彗星和流星。然而它们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事实上,个大质量也大的“大家伙”(大恒星),它们一生都在变,而且身体越大越不稳定。
最开始的大恒星,经过几百万年到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燃烧”,表面温度会比里面温度低,于是里面温度高的部分就会把温度低的外面推出去,从而发生一次大爆炸,然后,一个新恒星诞生了!就这样,经过一次次爆炸后,它变成了老年恒星。根据科学家们的计算,当老年恒星的质量大于10个太阳时,它就有可能最后变成一颗中子星或黑洞,而质量小于10个太阳的,最后只能变成一颗白矮星。
变成中子星后,它比以前小了很多,可质量还在,所以,凡是附近的行星,还会继续以它为中心,继续旋转,但它再也变不成恒星了。至于它的未来,就是慢慢耗尽自己的光和热,大概过上100亿年后,最终变成了一颗黑矮星。
充当灯塔来定位
说起来,在发现中子星的时候,还让我们白白激动了一次呢,嗯,也不能算白激动。那是在1967年8月的一天,天文学家发现,从太空中传来了有规律的电波信号,每隔1到2秒发射一次!
哇!这意味着什么,难道是外星人先我们一步发现了地球人,正在给我们发信息?天文学家激动坏了,马上联合起来进行研究。结果,却令人有点失望,原来,发出电波的不是外星人,而是中子星。它的高能电磁波能够像高压水枪一样从它身上喷射出去,加上它自己不断地飞速旋转,造成了地球上的我们每隔1到2秒的时间就能接收到一次。也就是这次事件,地球人才知道,太空中还存在着中子星这么奇怪的星体。
有了这个怪脾气的中子星可是好处不尽噢!将来我们太空旅行,它完全可以充当“太空定位灯塔”!航天员如果迷路了,就近找找中子星(根据发射电波的规律可以判定出是哪个中子星),再打开太空地图查一查,搞清自己的位置,还不是小菜一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