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影评立春顾长卫深刻理想破灭价值认同心理娱乐 |
分类: 瘦虎说电影 |
生命之花该为谁而绽放
文/瘦虎肥狼
顾长卫新片《立春》主要讲了两个内容,一是小人物的理想在时间流逝和现实挫折中渐渐湮灭,二是总将自我价值的实现建立在与他人对比上的大众心理,这其实是两个很深刻的问题,电影能挖掘出这样的主题来发挥,顾长卫已经是让人高看一眼。
每个人生存于这个世界都需要尝试去认识世界人生和人性,然而事物本质总是为纷繁的现象所掩盖,大多数人所认识的世界人生和人性都是肤浅的表面的部分的,很多本质的东西未能看的透彻,于是文艺作品常常挖掘出这些本质来启发或教导大众,即所谓深刻。
深刻可能是大众鲜有遇到的离生活较远的事物本质,如《色戒》《投名状》里所讲的在义举和爱情或是个人理想与兄弟情之间矛盾中的人性挣扎;深刻还可能是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但却容易被忽略的在表面现象下隐藏很深的道理,例如奥斯卡最佳影片《撞车》中对猜忌和迁怒这些小毛病可能造成大后果的揭示。相比起来后者比前者更难选题也更具现实意义,而立春这部电影所讲的道理就属于后者。
小人物的理想渐渐湮灭可能会让很多人产生共鸣,或许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曾怀过凌云大志发过豪言壮语,但随着生活继续由于种种原因只有少数人成功了而大多数都回归平庸。电影中的王彩玲算是有天赋的,但由于她地处偏远小镇其特长(意大利歌剧)又离群众过远而当时的文艺市场也不甚景气等原因,最终放弃理想过起平凡人的生活,剧中与她类似的还有画家黄四宝。
相貌丑陋的王彩玲在别的方面不如别人,怀揣理想又不得志的她只能孤芳自赏只能靠谎言来维持着她在这个小镇人心目中的骄傲,“我就要调到北京去了”被她挂在嘴边。不仅是她,这个小镇的其他人也都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价值认同建立在与别人的比较上,周瑜坦承黄四宝考不上美院自己更高兴,邻居小张老师被老公抛弃之后去找比她更差的王彩玲哭诉来谋求心理平衡。
顾长卫的电影向观众揭示了这两个有关人生理想和人性心理的问题,只是引起观众们去思考,但却并没能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或是给出明确的态度来帮助观众解惑。
理想不能实现的时候该怎么办,对生活绝望吗?有观点认为这种理想破灭该归咎于社会,其实是不客观的,任何社会都无法让每个有特长的人都取得成功,命运和机遇往往会起更关键的作用。其实我们的孔老夫子早就这个问题给出过“尽人事以听天命”的指示,为理想曾努力过就够了不必太纠结于结果,电影中最后王彩玲过上了平凡人的生活依然可以很快乐,如果电影能在这方面做的更多一点让王彩玲的歌声更多地出现在她平凡的生活中给她和周围的人带来快乐,会将这个问题交代的更完整。
对于从他人身上获取价值认同的心理,电影借人物之口发出了疑问“不是你心理阴暗,就是我心理阴暗”。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定性为人性的阴暗面。从小每个人就会面对各种对比,上学时成绩要排个先后,工作后收入也会暗中比个高低。曾经我们被堂而皇之地灌输过出人头地当人上人的思想,曾经我们自己也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来寻求安慰,到底哪一种是对的,还是说我们应该抱着乐天知命的态度不管高低只寻求让自己满意的价值实现?
命运或许没有给每个人同样的起点,每个生命蕴涵的能量或许也有所不同,但生命之火应该尽量去燃烧,生命之花应该尽情去绽放,如果能够在更大的舞台绽放更绚烂的光彩给更多的人看固然更好,但如果得不到世人的赏识只绽放给自己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光彩同样也是好的。
2008-1-1
痩虎推荐:★★★☆☆
每个人生存于这个世界都需要尝试去认识世界人生和人性,然而事物本质总是为纷繁的现象所掩盖,大多数人所认识的世界人生和人性都是肤浅的表面的部分的,很多本质的东西未能看的透彻,于是文艺作品常常挖掘出这些本质来启发或教导大众,即所谓深刻。
深刻可能是大众鲜有遇到的离生活较远的事物本质,如《色戒》《投名状》里所讲的在义举和爱情或是个人理想与兄弟情之间矛盾中的人性挣扎;深刻还可能是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但却容易被忽略的在表面现象下隐藏很深的道理,例如奥斯卡最佳影片《撞车》中对猜忌和迁怒这些小毛病可能造成大后果的揭示。相比起来后者比前者更难选题也更具现实意义,而立春这部电影所讲的道理就属于后者。
小人物的理想渐渐湮灭可能会让很多人产生共鸣,或许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曾怀过凌云大志发过豪言壮语,但随着生活继续由于种种原因只有少数人成功了而大多数都回归平庸。电影中的王彩玲算是有天赋的,但由于她地处偏远小镇其特长(意大利歌剧)又离群众过远而当时的文艺市场也不甚景气等原因,最终放弃理想过起平凡人的生活,剧中与她类似的还有画家黄四宝。
相貌丑陋的王彩玲在别的方面不如别人,怀揣理想又不得志的她只能孤芳自赏只能靠谎言来维持着她在这个小镇人心目中的骄傲,“我就要调到北京去了”被她挂在嘴边。不仅是她,这个小镇的其他人也都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价值认同建立在与别人的比较上,周瑜坦承黄四宝考不上美院自己更高兴,邻居小张老师被老公抛弃之后去找比她更差的王彩玲哭诉来谋求心理平衡。
顾长卫的电影向观众揭示了这两个有关人生理想和人性心理的问题,只是引起观众们去思考,但却并没能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或是给出明确的态度来帮助观众解惑。
理想不能实现的时候该怎么办,对生活绝望吗?有观点认为这种理想破灭该归咎于社会,其实是不客观的,任何社会都无法让每个有特长的人都取得成功,命运和机遇往往会起更关键的作用。其实我们的孔老夫子早就这个问题给出过“尽人事以听天命”的指示,为理想曾努力过就够了不必太纠结于结果,电影中最后王彩玲过上了平凡人的生活依然可以很快乐,如果电影能在这方面做的更多一点让王彩玲的歌声更多地出现在她平凡的生活中给她和周围的人带来快乐,会将这个问题交代的更完整。
对于从他人身上获取价值认同的心理,电影借人物之口发出了疑问“不是你心理阴暗,就是我心理阴暗”。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定性为人性的阴暗面。从小每个人就会面对各种对比,上学时成绩要排个先后,工作后收入也会暗中比个高低。曾经我们被堂而皇之地灌输过出人头地当人上人的思想,曾经我们自己也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来寻求安慰,到底哪一种是对的,还是说我们应该抱着乐天知命的态度不管高低只寻求让自己满意的价值实现?
命运或许没有给每个人同样的起点,每个生命蕴涵的能量或许也有所不同,但生命之火应该尽量去燃烧,生命之花应该尽情去绽放,如果能够在更大的舞台绽放更绚烂的光彩给更多的人看固然更好,但如果得不到世人的赏识只绽放给自己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光彩同样也是好的。
2008-1-1
痩虎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