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秀峰: 用热爱书写天使情怀

(2016-07-27 10:12:56)
张秀峰: 用热爱书写天使情怀
文:肖晓玲 图:柳斌
 
这是一名普通护士的工作履历:1982年参加工作,手术室工作1年半、儿科半年、传染科10年、肿瘤科8年、血液透析室14年;荣获优秀护士2次,先进工作者3次……她叫张秀峰,今年53岁,是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血透析室的一名护士,自参加工作以来,30余年如一日,坚守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用一颗热爱的心书写着一名白衣天使的奉献情怀——
 
坚守临床一线34年初心不改

“对护士最初的爱缘于少年时期。有一次,母亲因急性阑尾炎住院手术,我一直在医院陪护”。张秀峰说,当时看到穿着白大褂的值班护士轻盈地穿进穿出,熟练地寻找静脉、进针、固定,认真地核对、签名……还有她温柔的笑容、甜美的声音,心中便油然升起一股敬意和爱意,并暗暗发誓,将来自己也要当一名这样守护病人的好护士。
这个梦想终于在1980年圆了。1980年,张秀峰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选择。当时省田径队有一位教练相中了她,极力推荐她上体校,说她个子高,腿修长,是块搞田径的料,再加上她有田径运动的基础(从小就练习长跑),将来肯定会出成绩。张秀峰思虑两三,却毅然选择了去读护校。这一选择便成了天老地荒,30年多来义无反顾,再无回望。
如歌岁月见证着一位白衣天使的成长和坚守。在34年的一线护理岗位上,张秀峰历经无数次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感动了患者,也磨砺了自己。
张秀峰在传染科工作的80年代,正是流脑、出血热等季节性传染病及各类型肝炎,肺结核大流行时。对于传染病,很多人是谈之色变,唯恐避之不及,张秀峰却主动要求上责任班,一心扑在病房里,做完治疗就和病人谈心拉家常。她说传染病人更需要关心,一名优秀护士不仅要关注患者的病情(治病),更要关心患者的心理(治心)。 当病人需要慰藉,家属需要支持的时候,陪他们说说话,不仅可以消除其恐惧,还能帮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治病需要的是技术,而治心需要的则是耐心和爱心。
1988年夏天,流行性乙型脑炎爆发流行,传染科仅七、八两个月就收治了300多例乙脑患儿,张秀峰作为科里的护理骨干一直上危重患儿的特护班,“为少上厕所,我几乎不敢喝水,也顾不上喝水。都是高热、惊厥、呼吸衰竭、昏迷的重危患儿,真是走不开,家属也眼巴巴地看着,你一走开,他们更着急了。当时病房条件十分简陋,有的病房连电扇都没有,更别说空调了,给患儿做治疗,常常是一身汗,一腿包(晚上被蚊子咬的),但没有人因此叫苦叫累”。
1995年 2 月,张秀峰从传染科调出,参加肿瘤科成立筹备工作,布局病房、领取物品,建章立制……半个多月忙得不亦乐乎。肿瘤科发展壮大的长河中融入了她不少的心血与汗水。
2005年7月,孝感市发生37人毒鼠强中毒。血透室一下子收治了20多例患者,静脉置管、血液灌流、滤过、透析,争分夺秒,马不停蹄,一个接一个,一轮接一轮。张秀峰一直顶在一线班,近一个礼拜吃住都在科室,回不了家,顾不上孩子,却没有丝毫怨言。
这只是张秀峰工作过的几个剪影。谈到她目前的工作状态,她说,我一年要护理300多名透析病人,每天超过8名,每天7点半到病房,到达病房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当天的透析安排计划,都有哪些病人要做哪类透析,提前准备好透析液,检查透析机设施是否完好等,迎接病人到来,这样的习惯她已保持了十几年。“准备工作做得好,工作起来才更从容”。
血液透析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费心又费力。透析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要细心察看各种参数是否正常,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处理,还要及时排除仪器故障,一天站六、七个小时是家常便饭。张秀峰说她自从到血透室上班,每天连班倒,没正点吃过一顿午饭,没睡过一次午觉,就算是休息,手机也必须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以应班急诊。由此她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每天将腰托藏在工作服下忙碌,但从不言苦与痛。
老公见她成天像个上足了发条的钟表忙个不停,又有腰椎病,非常心疼,就劝她申请换个工作相对轻松点、生活规律点的科室,但她却拒绝了,“我从内心热爱护士这个职业,因为这是一个既能帮助别人,又能体现自我价值的职业。我喜欢跟病人打交道,离开临床的话所学的知识就派不上用场了,我希望用一技之长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病人”,一句话尽显白衣天使的本色与情怀。
天使有爱,默默无声。就这样坚守着,一转眼,张秀峰已在临床一线护理岗位上走过了34个年头,34年里,她轮换过5个科室,记不清熬过多少夜,加过多少班,打过多少针,挽救过多少生命,从护理手术病人到传染病人,再到肿瘤病人、透析病人,服务对象变了,自己也变了——从一个豆蔻少女到如今鬓生华发,但对护理工作的那份热爱却始终初心不改。
 
德技双馨赢得医护患一致认同

2003年3月,由于工作需要,张秀峰调入血透室。她虽然有10余年的临床护理经验,但在血透室工作,还是个新手。“刚到血透室的时候,血液透析方面的专业技术我什么都不懂,非常着急,后来通过不断的学习——向书本学、向老师学、从实践中学,短时间内熟练掌握了血透室各种工作制度、流程、操作规范等,现在算是得心应手了”。说起工作的变化,张秀峰表示,不管是做病房护士还是血液透析室护士,用心对待工作、对待患者最重要。用心,就能把事情做好。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无论是紧急透析(临时性)还是维持性(永久性)血管通路,对穿刺技术要求极高,稍有不慎就会穿刺失败。功成于笃,业精于勤,为了提高穿刺技术,她刻苦钻研,反复摸索,终于练就了一手穿刺绝活,从而大大提高了造瘘管穿刺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扎实的基本功、强烈的责任感,让她成为了患者和同事最信赖和最喜爱的护士——哪个病人的针不好打,哪里的工作最困难,哪个床位的病人最重,哪个护士需要帮助,哪里就有她忙碌的身影。德技双馨,品术并举,她的工作赢得了医、护、患的一致肯定。
 “不光是穿刺,还有透析机器设备故障的判断与处理、透析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都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与技术功底, 张秀峰在这方面表现很出色”。护士长这样评价她,“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团队意识强,很有奉献精神。无论什么时候,科里只要有急诊病人,一个电话她就会第一时间赶到。还经常帮扶年轻人,在科里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和表率作用”。
科里的医生也都愿意跟她搭班,“张护师不仅业务能力强,还特别有责任心,跟她对班感觉很省事,很放心”。
 “张护师呀,那真是不错,说话平心静气,对人很亲切,面对病人,总是以笑相迎,没有一点距离感,我们有什么困难,她总是尽全力帮助,可以说是百问不厌,百答不烦”。见笔者采访,一位刚结束透析的病人急忙凑上前来这样说。
 
病人的信任是前行的最大动力

张秀峰说30多年的一线护理工作,体会最多的是忙、紧张、累,但在繁忙的工作中也感受到了职业的快乐。这快乐融汇在康复病人的感激中,看着自己护理过的一个个病人带着重获健康的喜悦离开医院时,内心就充溢着起死回生的职业自豪感。
有一件事让她终身不忘。还是在肿瘤科工作期间,一位50多岁的女性患者,肺癌术后行化疗。化疗药物对血管刺激非常大,两个疗程下来, 患者发生了静脉血管炎, 红肿,硬化,穿刺非常困难(当时还没有应用PICC技术),造成患者畏惧治疗,情绪波动,责任护士也感棘手。张秀峰主动请缨,一举穿刺成功。此后,该患者每天点名要她打针,直到5个疗程全部做完出院。“我觉得很开心,这是一份难能可贵的信任。”患者的信任,不仅仅是工作能力,还包括理论知识,人文关怀等方面。该患者还因为担心病情恶化心情一直郁郁寡欢。张秀峰每次穿刺完后总要和她聊会天,开解病人,耐心讲解疾病的起因与预后,告知同病种患者的恢复情况,使她放松心情积极配合治疗。
为表示谢意,病人出院的时候,特地给张秀峰送了一盒茶叶。“这盒茶叶我一直没喝,至今摆在家里的博物架上。每次看见它都感到很温暖,很受鼓舞。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个患者的感谢之情,还体现了患者对我工作的认可和信赖,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是我前行的最大动力!”
 
经历亲人病痛,对病人更加悲悯慈爱 

1994年至2005年,是张秀峰人生中最困难的一段日子。母亲因中风瘫痪,长期卧床10余年。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儿,她承担下了照顾母亲的重担,直到母亲去世。10年里,她对母亲不离不弃,背上背下,推进推出,端屎倒尿,洗澡喂饭……卧床10年的母亲在她的精心护理下没有发生一次褥疮。当时,她夫妻分居,除了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还得照料刚上小学的孩子。回想自己既当爹又当妈还当孝女和护士的那些年,她说自己时常忙得脚不沾地,几乎崩溃,但最终咬紧牙关挺过来了。当被问到为什么不请假时,她的回答是,那时侯科室缺人手,不能因为个人的事影响到工作,再说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亲历了母亲遭遇病痛的折磨及自己照料病人的艰辛不易,她的心变得更加悲悯仁慈,将对母亲的仁孝移至病患,对病人更加关爱备至,体贴有加。为“三无病人”买饭,帮病人交费,联系做检查、住院等事,她从不嫌麻烦……凡是患者的需要,她都尽己所能给予帮助。她说因为自己是从艰难中走过来的,对病人及其家属的痛苦能感同身受,也加深了自己对护理工作的热爱,更明白了“白衣天使”的职责和含义。当自己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时,就觉得为他们做些什么是应该的,也感到很幸福。
除此之外,在社会和单位组织的献爱心、支援灾区活动中,张秀峰也总是踊跃捐款、捐物,还多次参加义务献血。
对工作、生活、生命她都充满着热情。业余时间,她爱骑行、爱摄影、爱读书,在许多文学网站上发表了近百篇诗歌、散文、随笔,其摄影作品《大海的故事 》曾荣获孝感市“优秀摄友十佳”称号。她说护理工作辛劳,这些亲近自然的方式既能锻炼体魄,又能调节心情,缓解工作压力,让自己工作起来更具活力。
谈到未来,张秀峰表示会怀揣对护理工作的热爱一如既往走下去,“不是有一首歌这样唱嘛‘心会跟爱一起走,说好不回头’,对我来说,热爱护理工作,不仅仅是因着尽责,还有一种无悔的归属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