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野奇人之——嘎咕秀才

(2015-08-23 10:13:52)
标签:

原创

小小说

于林川

清末秀才

燕赵晚报

分类: 古城夜话

乡野奇人之——

嘎咕秀才(小小说)

 

乡野奇人之——嘎咕秀才

 

乡野奇人之——嘎咕秀才

 

赵州有个大石桥村,大石桥村最早不叫大石桥,叫凤凰村。凤凰村缘于村子的地貌特征,凤头、凤翅和凤尾俱全。晚清年间,这个村一连出过杜均、李汉霄和于林川三个秀才,其中于林川是三人中最赋传奇色彩的一位。于林川靠秀才名头讨生活,日子过得十分清贫,人称穷秀才。

大石桥村是个杂姓村,村里有杜姓、王姓和张姓。桥南石牌坊西厢,住的都是姓于的,于林川就住在这儿。这人性情怪癖,行事怪异,除了读书写文,他经常身穿长袍,肩背褡裢到州城闲逛,褡裢内少不了装些笔墨纸砚。有一年正月十五,城里闹花灯,大街小巷张灯结彩,观花灯,猜灯谜,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小商小贩们抓住商机,想出种种奇招,招财进宝。拉洋片的、摆残局的、玩杂耍的、抽签算卦的吆五喝六,人人赚的盆满钵满。

且说那天,有一老者设下一种称作打哑谜的“怪局”,只见局中有一手捏面人挺胸站立,旁摆三杯酒,一把刀和二百钱。老者守株待兔,专等人前来破解,一赌输赢。一旁围观的几个人窃窃私语:“自摆下怪局,都好几天了,无人破解,倒是这老者赚了不少钱财。”这日,来了一位身穿长袍,肩背褡裢的人,那人瘦的像纸扎人,似一阵风便能将其刮倒。他晃晃悠悠来至摊前。摆摊老者见有人端详他的哑谜,扯着尖细的嗓子叫道:“能解局者饮酒取钱,解错者赔酒赔钱,立见高下!”来人捋着胡须沉思片刻,并不言语,伸出手端起酒杯“嗞嗞嗞自顾自连干了三杯酒,接着,拿起刀割去了面人的首级,最后,又不慌不忙将二百钱放进褡裢。正要扬长而去,被摊主拦下:“且慢,请问客官尊姓大名?”那人颔首一笑:“于林川是也。”说着从褡裢里取出文房四宝,刷刷点点写下八个字:饮酒行凶,图财害命。众人恍悟,老者认输。他面向众人赞道:“于先生真是才高八斗,实在高明,老朽输的心服口服!”在一片赞赏声中,于林川那瘦小的身影消失在市井中……

村里人相信读书人,有个大事小情,都愿请于林川出面帮忙。无非是些兄弟不睦、子女不孝、地邻纠纷等等鸡毛蒜皮之事。忠仁和忠义是对弟兄,家资丰盈,父母亡故后,哥为争家产,各不相让。一齐来找于林川主持公道。于林川听完他们各自的诉求,从褡裢里取出笔墨纸砚,写下如下一段话:布鸽护雏,乌鸦反哺是为仁。蜂见花集其众,鹿得草鸣其群,是为义。马不欺母,羊羔跪乳是为礼。蝼蚁塞穴避水,蜘蛛结网为食,是为智。鸡非晓不啼,燕非舍不至,是为信。禽兽都知“三纲五常”何况人?看起来忠仁不仁,忠义不义。于林川写完,又手捻胡须吟诗一首:“兄弟同胞一母生,祖上遗产何须争。一番见面一番老,能得几日为弟兄。”忠仁和忠义听完都羞得满脸通红,自此握手言和,兄弟和睦。

穷秀才日子过得不济,常有米粮用尽,揭不开锅的时候,只得到饭店乞讨,但作为读书人,于林川实在抹不开面子,至多涨红着脸说一句:“暂借一时。”至今大石桥村还流传着一句歇后语,于林川要饭吃——暂借一时。

于林川有一远亲外甥在真定府做官,经常叮嘱赵州的州官到大石桥村关照其穷舅舅。凭仗外甥势力,于林川断不了打打官府的主意,混些吃喝。夏天到了,他往竹篮里放三两个酥瓜,送到州官府上。秋天到了,又竹篮往竹篮里放几把红枣,名义上是给州官送礼,可州官回赠的礼物总要比仨瓜俩枣值钱的多。有时候,他也带村里人去打官司,常常咆哮公堂,弄得州官下不了台,只能派衙役把他关起来,还得好吃好喝待承,事后再送他回家,少不了好礼相赠。州官碍于上司的面子,拿他没有一点办法。

于林川有件棉袍,冬为棉,夏为单,春秋两季作夹衫。后来,家人为他做了一件新棉袍,他拿到城里的当铺,想典当了买酒来喝。走出当铺,却不慎丢了当票,便去官府报官。

     州官问:“秀才你丢了多少东西,值当的亲自跑来?”

“一床铺盖一身袍,一张当票一捆套。两件大衫一夹袄,另外还有一床罩。”于林川振振有词。

 州官不解,以为他真的丢了许多财物。身边衙役知道于林川忽悠州官,忙解释道:“于秀才只丢了一张当票。”

  “此话怎讲?”

  衙役说,于秀才的棉袍冬为棉衣棉被,夏为单衣床罩,春秋两季作夹衫。实际丢的就是那件棉袍的当票。州官一听哭笑不得。

一次,新任州官陈小变路过大石桥村。见石牌坊下站着一瘦弱的拄杖老者,站在路中央并不主动避让,面带怒色斥问:“何人敢于挡道?”于林川道:“凤凰落架不如鸡,虎落平川被犬欺。龙怕蜈蚣象怕鼠,穷人从不把头低。”说完,遛着拐杖转身就走:“拉马回府!”州官差问村人,知是于林川,立马启轿回城,免得穷秀才二翻身再找麻烦。

转眼春节来到。这时节,乡村家家户户都要张贴春联过年,越到年根儿底下,求于林川写春联的人就越多。但凡乡亲们上门,他是有求必应。忙完乡亲们的,他自己也写了一副对联贴到门上:

上联:年好过节好过日子难过

下联:出有门进有门借债无门

横批:度日如年

于林川一生穷困潦倒,凭小聪明浪迹市井,这副对联算是他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