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吃在赵州——“吹喇叭”

(2014-11-30 19:39:03)
标签:

美食

饼卷肉

吹喇叭

赵州小吃

分类: 赵州小吃

吃在赵州——

“吹喇叭”

 

吃在赵州——“吹喇叭”

陕西的白吉馍夹肉与保定的驴肉火烧长相比较接近,做法也是大同小异,都是在烙好的小圆饼里夹上卤肉。我要说它们像一对亲兄弟,你指定不反对还得点个赞。不知为什么,每每遇到这兄弟俩,我总是联想到曾经吃过的饼卷肉。刚从饼铛上烙好的油酥饼,趁热卷进去切好的咸驴肉或一片片不肥不瘦的猪头肉,肉,几乎被热饼烫化了,肉里的油一部分浸入饼里,余下的顺着手指往下流,咬一口烫嘴的饼卷肉,真个是奇香无比,家乡人管这种吃法叫 “吹喇叭”。

生活困难时期,人们肚里油水少,平常人家一年半载也难说吃上顿“吹喇叭”。谁家来了高贵的客人,必以“吹喇叭”待承,请客的人家,把家中少有的几斤白面取出,烫水和出软软的面,可劲放油烙出黄澄澄的油酥饼。烙饼的同时,主家要派个跑腿的买回一二斤熏肉或猪头肉摆放到桌子上。待油酥饼和熟肉都备齐后,主人便对着贵客一脸真诚的笑:“家里也没别的,咱凑合着吃点吧。”于是,便殷勤地开始为客人卷饼,请人吃饭不能小气,肉,须得撂到饼上起大堆,卷起的时候,一定要把饼肚子撑涨才好。主人双手递将过去:“尝尝香不香。”客人接过,将喇叭口下端一小截饼朝上一折顺势就捏住了,饼卷里露出来的肉即被堵将进去,犹如用小被子包婴儿一般。客人随即做吹喇叭状,直吃的脸颊鼓凸,顺嘴流油,额头冒汗。轮到主家给自己卷饼,哪舍得放进去诺多的肉,也就用手指夹取三两片,迅速卷起,做做样子而已。眼见得再劝那客人也吃不下了,早有一碗飘着香油星的鸡蛋汤送到桌上,这“吹喇叭”就鸡蛋汤原本就是餐桌上的绝配,倘若再配上几盅小酒,那可就更滋润了。

 “吹喇叭”不登大雅之堂。是下里巴人的专属吃法。也是赵州集市饭摊上的一景。

赵州的饭摊有支饸饹锅的、卖羊杂汤的,饭摊跟前必有烙大饼的,一口直径七八十公分的饼铛,就坐在砖坯垒砌的土灶上,烙大饼不使电,不烧气,往下面的炉膛里塞几根劈柴,就噼里啪啦烧起来,据说劈柴烧的火,火量不软不硬,烙出的饼不糊不生,正好。石桥大街上就有这么一家烙饼摊。早晨卖的是油条豆腐脑,中午烙油酥饼,经营了多年,那饼好吃的出名儿。烙饼的男人叫王小牛,是我同乡,他说,烙饼的面必须是烫面、掺盐,比蒸馒头的面软得多,面和好后还要饧一段时间,这很关键。

我隔三差五到小牛哪儿去买饼,排队等待的功夫总是看他在案板与饼铛之间忙活,他先是将一块大约2斤的面团在案板上用长长的枣木擀杖擀成一张薄薄的饼,用油刷沾了清亮的卫生油刷匀,然后卷起再盘起,接着再擀,当面饼擀得与饼铛大小相当的时候,麻利地用油刷往热饼铛上刷油,接着用擀杖挑起放进饼铛,稍后即在开始冒热气的饼上再刷油,经过几次翻面,一张金灿灿、煊腾腾的大饼便出锅了。这样烙出的饼是起层的,口感酥软。

饼摊不远就有卖赵州鲜驴肉和猪头肉的,当然也有五花肉煮制的熏肉,想吃什么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去买,这由不得别人。作为乐器的喇叭可以吹出多种调门儿,赵州的“吹喇叭”也可以吃出不同的风味。

 

 吃在赵州——“吹喇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天地桌趣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