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的赵州如何祷雨
古赵州十景双庙龙泉《祷雨碑》现身赵县

(民国年间的“双庙龙泉”八角琉璃井)
近日,赵县东晏头村在道路施工中,出土一块元至正乙酉年(公元1345年)刻立的《祷雨碑》。碑文叙述了赵州监州奉议方公在天遇旱灾到“双庙龙泉”的懿济圣后庙和显泽大王庙祷雨的过程。碑刻文字保存完好,撰文人及官职和立碑官员清晰可辨。专家认为,此碑的出土对元代职官制度及官吏情况的研究以及地方风俗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该碑距今已有669年。

(近日出土的元代祷雨碑)
自宋代以来,我国历代州县,往往将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组合在一起称为八景、十景或十二景。它们本身就是当地的胜景精华,再经文人骚客的题咏、渲染,便也流芳千古了。文化积淀深厚的赵州,自然也不例外,十大景观似珍珠般地点缀在赵州版图上,同样珍藏在故乡人的心中。
明代的赵州州判陆健,曾作赵州十景诗,现今的老年人还能对当年的赵州十景如数家珍。这说明赵州十景在明朝以前即被前朝的文官列出了单子,且有着深远的影响力。这里不妨将赵州古十景再记录一遍,它们是:古桥仙迹、双庙龙泉、勒经石塔、望汉云台、平棘舒青、洨川环翠、东寺钟声、西郊水利、南畦稻熟、北沼荷香。
历史上的双庙龙泉,在城北东晏头村,距县城约一华里。乡人俗称其为龙神庙或龙王庙。据明、清州志载,龙王庙乃州民李通之于金大定四年(公元1164)建成,并于元朝皇庆元年(1312年)和元至正乙酉年(公元1345年)重新修缮。

(县文物部门研究碑刻)
今次出土的《祷雨碑》为元从仕郎太常礼仪院奉礼郎屈敏中撰文并书,立碑人为州吏、都目、提控案牍、敦武校尉、承信校尉以及朝列大夫真定路赵州知州兼管本州诸军奥鲁、劝农事;奉议大夫真定路赵州达鲁花赤兼管本州奥鲁、劝农事等人。屈敏中写道:“赵有二祠,附城之北,面阴而背阳,左曰‘懿济圣后’。右曰‘显泽大王’。有井于祠之前,每遇旱而祷,俎设空瓶,神格水溢,雨必随之。既雨,乃还水于井中。”文中记述了赵州监州奉议方公于至治庚申年(公元1320年)和至乙酉年(公元1345年)两次“以俸金”购买香烛纸钱,斋戒沐浴祷雨,而龙神显灵的详细经过。遂下令于至乙酉年十月修筑“八角琉璃亭”保护龙井的经历。该碑高100公分,宽70公分,厚30公分。碑文立25行,横27行,共计490字。碑刻装饰精美,碑文四周为缠枝莲花纹,上端是两条栩栩如生的云中飞龙图案。

(近日出土的元代祷雨碑局部)
爱好碑刻研究的赵振和先生,将碑文与《光绪赵州志校注》记载的碑文进行了对照,纠正了志书上的17处错误。他说:“志书上有一句‘构宇(亭)以覆其井’。此句误把亭字刊为宇字。碑刻出土后,真相大白。纠正了这处错误,便能够正确翻译碑文,从而推定出双庙龙泉的主要景观——‘八角琉璃亭’的修建年代。”
目前,《祷雨碑》暂存于东晏头小学校内。

(赵振和先生(中)与文物工作者在一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