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峡行之四:老黄陵庙

(2010-10-06 10:06:20)
标签:

老黄陵庙

禹王殿

武侯祠

虎字碑

字砖

分类: 镜里乾坤

          三峡行之四:老黄陵庙

三峡行之四:老黄陵庙

      黄陵庙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古称黄牛祠黄牛庙。建此庙是源于黄牛助禹开江治水,在黄牛岩上留下神像的传说。在这里建黄陵庙是因为这里是九龙捧圣之地是。何为九龙捧圣呢?就是从黄牛岩下有九条山岭象九条龙,而龙头所捧的位置就在大家现在所在的位置。这里距三峡大坝坝址七公里,下距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5公里。

三峡行之四:老黄陵庙

三峡行之四:老黄陵庙

三峡行之四:老黄陵庙

      黄陵庙的山门,因它外形象字而得名,现存的山门是大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宜昌总镇罗缙绅重建的。山门上的每一幅吉祥彩画都有它的特殊意义,正中间下面的那幅蓝色的是双凤朝阳,下面金黄色的是二龙戏珠,看到这里大家一定会想为什么凤在上、龙在下呢?那是因为光绪年间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时期。正中阴刻的老黄陵庙的左边是南极仙翁倒骑梅花鹿,右边是善才童子降妖龙这是道教的文件和佛教文化相融全的地方,接下来的那组浮雕是九仙堂,正中间那个抱着酒壶独饮的是草仙,两边是八仙过海的八仙。左边从最上面那个三角形的图开始,依次为国色天香,下面是一品清廉,比喻做人象莲花一样洁白、清廉;寿居耄耋,祝愿人们健康、长寿;小浮雕是富贵吉祥;有个黑色圆圈的是福到口中,最后的小浮雕是欢天喜地。右边从最上面的三角形彩画,依次为鹿鹤逢春四季如春福在梅梢,小浮雕塑是人寿吉祥,有个黑色圆圈的是麟吐玉书,最后在浮雕依然是欢天喜地。最后请大家看这幅门楹,这是宜昌总镇罗缙绅亲手所题,上联为神佑行人布帆无恙,下联为踵成善举栋宇维新,这就是说当时来往的过客,文官下轿、武官下马,都来这里祭拜禹王,希望禹王保佑他们一路平安;而信善的人们所捐的香火钱使这里的庙貌得以维新。山门两边的镇水神兽,名为獬豹,是非常凶猛的动物,它龙头(象征中华民族),鹿角(象征吉祥),鱼身(象征水性)狮背(象征勇猛)牛脚(象征黄牛神)。
   三峡行之四:老黄陵庙

三峡行之四:老黄陵庙

      正在重修中的禹王殿,是国内最大的楠木建筑,它丹墙金顶、筒瓦兽脊、飞檐翼角、重檐歇山顶,这是典型的明代建筑,它上悬有两块珍贵的匾额,下悬的玄功万古是明崇祯辛已年(1641年),崇祯皇帝的叔叔惠王朱常润所书,上悬的那块砥定江澜是出自女孩子的手笔,是乾隆14年(1749年乾隆皇帝的女儿爱新觉罗.琪格所书。玄功万古也就是功德万古流芳;砥定江澜就是平治洪水,都颂扬了大禹治水的不朽功勋。

大禹神像,是大禹扶耒开江治水的大型雕像,这是后世仿制的,以前的雕像被1870年的特大洪水冲到了西坝庙嘴,而当地信善的人们把它打捞起来,在那里又建了一座黄陵庙,于是大笔一挥加了个,从此,这里就叫老黄陵庙了,这块青石板就是当时人们朝拜禹王时跪的地方。大自然造出运动形成的三峡奇景,孕育着美妙动人的传说。相传远古时期,从东海窜来12条孽龙,踞入巫山翠屏峰下的水帘洞中。它们经常出洞追逐打闹,张牙舞爪,上下翻腾,卷来暴风骤雨,激起滔天巨浪,引发山崩地裂,洪水泛滥,当时,月宫中王母的宠女瑶姬,难耐天宫的寂寞,与姐妹悄悄溜出琼楼玉宇,驾着祥云遨游山川,路过三峡,目睹孽龙为非作歹,于是拨下金钗刺死了这12条孽龙。这群恶龙毙命时,化成峭壁峻岭,堵塞大江流水,致使江水倒灌,瀚没无数田园。人间头领舜急忙遣鲧来治理洪水。鲧率百姓筑堤堵水,始终未能治住洪水。舜帝再委派其子大禹接任。大禹采用疏浚的办法开山排水,辛勤劳作,三过家门而不入,精诚之举感动了瑶姬向大禹传授无字天书,协助凿开三峡,使滔天洪水化为清波,奔泻东海。大禹治水成功的传说在三峡留下众多遗迹,瞿塘峡下游南岸,有对错山、错开峡,相传是当年凿错了河道留下的。峡江有耸立的锁龙柱,斩龙台。云雾缭绕的神女峰,据说是瑶姬惩治恶龙,助禹治水之后,迷恋三峡风光,滞留尘世,化为婷婷玉立的神女峰,为过往船只引路导航,随同瑶姬下凡的姐妹们,也一齐化为巫山十二峰。
    西陵峡岸金碧辉煌的黄陵庙后,便是那苍莽的黄牛山。山顶彩云缭绕,迷幻开关之间,便可见一排白色的石壁上矗立着一位身披黑衣,腰佩战刀,手牵一头黄牛的勇士。这就是神奇的黄牛岩。相传是瑶姬帮助大禹治水时派来的土星,变成一头雄壮膘悍的黄牛,用坚硬无比的犄角,抵开了12条孽龙化作峻岭的阻挡,开出河道。功成之后,黄牛跃起上峭壁,成为黄牛岩.....
    这些传说增加了三峡的神秘色彩,更诱人前往寻幽揽胜。
    这里不仅有令人目不瑕接的自然景观,而且有众多的人文景观。禹王殿共有楠木柱36根,通高18米,每一根木柱下面都有4个小孔,它是通风防腐用的。这根木柱下面有一块庙内最小的碑,我们叫它七寸碑(碑高七寸),上面写有永达万世,大明万历461618年)字样,这跟殿顶镇殿的银葫芦上所载的年代是一样的,这就充分证明禹王殿是1618年建的,大家再看这屋梁上面红色阴刻的小字,上面也有大明万历46年字样,以及工匠的名单,这边黑色是字是大清光绪***年,也就是1891年重修禹王殿留下来的。大家再看这柱子上的盘龙,俗称天龙,意为从天而降。这殿内最珍贵的是这两根水文柱,1870年的洪水就淹到这里,当时的海拔高程是81.16米,流量是10.5万米每秒,这就为修建葛洲坝工程和三峡大坝提供了相当科学的水文依据,所以说三峡治水的魂就在这里。
    三峡行之四:老黄陵庙
    传说中助禹开江治水的黄牛塑像,它生动地再现了黄牛的勇猛和坚强,这就是当时人们心中神的形象。更为奇怪的是,这座黄牛山上,留有一幅壮士牵牛图。相传黄牛助禹开江治水成功后,内心非常高兴,于是便跳起舞来,这是大禹的夫人正好来给大禹送饭,见后觉得非常好笑,于是笑出声来,黄牛被笑醒后,不好意思,于是飞身在黄牛岩上蹭干了身上的泥水,就回天府了,于是黄牛岩上就有了栩栩如生的一幅黄牛影像,在它前面,还有一位人形的岩缝,就是诸葛亮汉碑中所提到的黄牛助禹开江治水的景观了。
   三峡行之四:老黄陵庙


      武候祠。修建这座候祠是因为诸葛亮曾经重修了黄陵庙,当时国家和民族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大家迫切渴望有一位像诸葛亮这样的贤才来救民族、救国家。于是他们建立这座武祠来纪念他。大家可以看到每一块砖上都有制造的时间和负责人,这有质量认证的作用。

三峡行之四:老黄陵庙

三峡行之四:老黄陵庙

  再看山檐上的彩画,距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虽经风吹日晒雨淋,色彩依旧鲜艳,这说明清代彩画艺术非常繁荣。武候祠的门联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是当代书法家钟鸣天先生题写的。上方悬挂的乃是尹瘦石老先生题写的武候祠匾。

三峡行之四:老黄陵庙

云霄一羽这块匾是宜昌总镇罗缙绅所书,它出自唐代杜甫的一句诗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它生动地概括了诸葛亮在人们的心目中,智慧是首屈一指的。这里面塑造的是三国演义的三个故事,左边一组为三顾茅庐;中间一组为著名的空城计,下退了司马懿十万精兵;右边一组为三国演义的第八十回汉中王正位续大统,诸葛亮装病,逼刘备称帝成立蜀国的故事。

三峡行之四:老黄陵庙
三峡行之四:老黄陵庙

庙内任何树都可以长得非常茂盛,这里有铁树,柏树、香樟、桂花树、棕树、白果树、柑桔树等,以及各种花卉。

三峡行之四:老黄陵庙

三峡行之四:老黄陵庙

    虎字碑。清朝宜昌总镇罗缙绅,在修建武候祠后,为了表达当时兴奋的心情,特在此挥笔写下狂草的一笔字,看到这个字,大家可以体会到当时罗缙绅的豪情壮志。字碑的正面是一棵百年的桂花树,它的香气和灵气,伴随黄陵庙走过百年多的历史,每年八月中秋节前后,桂花的芬芳会您带来永恒的回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