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之乐在途中(32)——武大珞珈山(七)

标签:
武汉大学狮子山法学院文学院早期建筑 |
分类: 魅力武汉 |
紧挨着老礼堂的是武大老法学院楼,它坐落在老图书馆的西面,面积 4013。老法学院楼1936 年 8 月竣工,由美国建筑师开尔斯设计,上海六合建筑公司承建,工程造价18.06万元。现在这里是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
法学院楼是钢筋混凝土框架,“凸” 形四合院,绿色琉璃瓦顶,墙体设斜角大立柱;飞檐平缓,展现古典韵味。武大首任校长、著名法学家王世杰曾兼任法学院院长。
老法学院与老图书馆之间,是王世杰老校长的雕像。1929年5月,38岁的王世杰只身乘船从南京来到武昌,任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校长。他在就任演讲中说:“武汉大学不办则已,要办就要办成一所有崇高理想的、一流水准的大学。”
狮子山顶与老法学院对称的“姊妹楼”是老文学院,它在老图书馆的东面。老文学院楼1931 年 9 月竣工,面积 3928,是武大最老的早期建筑之一;由美国建筑师开尔斯设计,汉口协盛营造厂承建。现在这里是数学与统计学院。
老文学院楼也是钢筋混凝土框架,“口” 字形四合院回廊式建筑,中式大屋顶配天井,利用空间设大教室,体现中西融合风格。闻一多是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首任院长,他改定了“珞珈”山名,还设计和书写了小篆体“武大”二字的校徽。
老文学院与老图书馆之间,是王星拱老校长的雕像。王星拱是国立武汉大学化学系首任系主任,1933年5月出任国立武汉大学校长。任期长达12年,抗战期间他率校西迁四川乐山,艰苦办学8年,呕心沥血,创造了武大乐山时期的辉煌,跻身“战时四大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