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八日游——“敦煌”(8)

标签:
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大泉河莫高窟地质公园三危山 |
分类: 山水印象 |
离开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我们又上了旅行社的商务车,驱车30公里来到了鸣沙山东麓的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游览莫高窟。在数字展示中心观看了电影《千年莫高》,简单了解了敦煌莫高窟历史文化背景。
在数字展示中心要排队乘坐景区游览车,到莫高窟游客接待中心约三公里。游客中心在大泉河边,与莫高窟核心区隔河相望。
大泉河平时是一条清澈的小溪,唐代称为“宕泉”,莫高窟就在河西鸣沙山的断崖上。每遇涨水季节,宕泉就会变成宽阔的河流,浇灌着莫高窟的土地,使两岸红柳丛生、草木青绿。
从游客中心附近的石桥走过大泉河,可以见到高大的白杨树林沿着河岸延伸,护佑着千年的莫高窟。莫高窟洞窟东面除了林荫果园,还有了不断扩大的绿地林带。昔日的满目苍凉成为如今的小绿洲,这是几代“莫高窟人”的努力。在满目苍翠中,使我们暂时忘却这是在漫天黄沙的戈壁滩上。
洞窟前面是莫高窟地质公园,密林绿草中有不少雕塑点缀其中,地域感极强,它们都是洞窟中有代表性的塑像壁画造型。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与山西省云冈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1961年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坐西朝东,面向绵延60公里的三危山,"危峰东屹"是敦煌的第一圣境,据说莫高窟是因三危山的佛光而建。远眺“三峰危峙”的三危山,其间积沙掩身的仿古塔林,更显荒漠苍凉。
洞窟密布在南北长约1600米的崖面上,高约40米至50米,分南北两区,现存有壁画、塑像者共492窟,绝大多数开凿在南区,北区除少数洞窟存有壁画外,多达二百五十余洞窟都是徒壁无画的未编号空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