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节有亏   洪承畴该不该投降清朝

(2009-05-26 10:37:57)
标签:

教育

情感

人文/历史

文化

我记录

校园

杂谈

杂文/原创

分类: 谈天说地

             大节有亏 <wbr> <wbr> <wbr>洪承畴该不该投降清朝

         伯夷、叔齐是殷商的子民,商朝的小诸侯国孤竹国的两个王子。两个人都不愿意做国君,便一前一后地逃走了,隐居下来。听说西伯侯姬昌的国家治理得很好,就去投奔,半路上正好碰到武王伐纣。伯夷、叔齐认为武王伐纣有违君臣之道,就竭力劝阻,武王不听。两人很失落,又没有办法,只好不吃周朝的饭,在山上采薇充饥。但薇也是周朝的,不食周粟很不彻底。两人只好绝食,饿死在首阳山。

       伯夷、叔齐不做贰臣,宁愿饿死也不吃周的救命草。所以自古被儒家所推崇,称赞他们高风亮节,践仁守义。孔子对他们很欣赏,说他们“求仁得仁”,是千古贤者。但东方朔却说二人是愚夫,认为“贤者居世,与之推移,不凝滞于物”,意思是他们食古不化,殷商行将就木,没有必要抱着棺材板哭。

      汉武帝时,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率五千步兵深入大漠,与匈奴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打了八天八夜,李陵斩杀一万匈奴,终不敌被俘。消息传到长安,汉武帝气得脸发青,朝廷大臣见风使舵,前几天还把李陵夸得一朵花,现在却纷纷指责。汉武帝一怒诛杀李陵全家。只有司马迁为李陵辩护,结果被汉武帝阉了。在汉武帝看来,李陵唯有战死才是应该的,他才舒服。

      洪承畴号亨九,明朝万历年间进士。历任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在剿灭农民起义军的战争中,屡建奇功,活捉闯王高迎祥,多次打败李自成,是明末不可多得的一位帅才,文韬武略。

      1640年,皇太极围攻锦州。崇祯帝任命洪承畴为蓟辽总督,领兵十三万前去救援。一开始,洪承畴打得清兵丢盔弃甲,皇太极急得鼻子流血。后迫于朝廷压力冒进,兵败松山被俘。

      明朝上下都以为洪承畴已经以身殉国,大肆举哀,崇祯帝亲自祭奠,辍朝3日,还御制“悼洪经略文”明昭天下。谁知道此时洪承畴已经降清了。

      洪承畴为什么会降清?《清史演义》中说是中了美人计。皇太极的妃子,后来的孝庄皇后以色引诱,而洪承畴又好色,于是中了圈套。后来皇太极亲自劝降,见洪承畴衣裳单薄,脱下自己身上的貂裘,披在洪承畴身上,洪承畴被感动了,心甘情愿地投降。

      孝庄皇后使美人计的可能性不大。洪承畴再重要,也只不过是个俘虏,能用则用,不能用杀掉也无妨。断不会以牺牲孝庄皇后贞洁让皇太极戴绿帽子为代价劝降。送一件貂裘大衣是可能的,长白山多的是。

      洪承畴可能是个完美主义者。皇太极派范文臣去劝降的时候,屋顶上掉下一块泥土,落在洪承畴的身上,范文臣发现洪承畴不停地拂身上的灰土。洪承畴一生致力于实现儒家的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且一直做得很好,口碑也不错,既为皇帝倚重,也受同僚和部下的推崇爱戴,他也以此自豪。战败被俘,梦想破灭了,完美已是不可能。结局只能有两个:一是等死,二是破罐子破摔。洪承畴选择了后者,就像一个很自负的漂亮女人,遭遇强暴后,要么死,要么自暴自弃。所以洪承畴降清后,就做了一条忠实的狗,疯狂地镇压反清义士。杀一个是杀,杀一千个也是杀,以血腥麻醉神经。

洪承畴降清,对于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汉人来说,无疑是奇耻大辱。在当时的环境下,理所当然地被天下人唾骂。连他的老娘都当着众人的面给他一顿拐杖。

 不能说洪承畴降清就顺应历史潮流。明朝末期虽然黑暗,但清朝也好不到哪去,杀人如麻,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何况崇祯帝对洪承畴来说宠爱有加,委以重任,加官进爵。洪承畴不可能站在历史的高度认为清朝比明朝进步。降清没有任何理由,只不过是他的一个选择。我们也犯不着为他找借口。

 不该做贰臣,那只有尽忠报国了。但我们不该对他提出这样的要求,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能保证自己能够做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感谢新浪草根名博首页推荐。

 

您还可以随便浏览一下端午 魅丽的楚魂随艾香起舞

                    从远古图腾到儒道互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