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彭飞
彭飞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414
  • 关注人气:9,2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远古图腾到儒道互补

(2009-05-25 13:33:43)
标签:

教育

情感

人文/历史

文化

我记录

校园

杂谈

杂文/原创

分类: 谈天说地

从远古图腾到儒道互补从远古图腾到儒道互补从远古图腾到儒道互补

       图腾是“Totem”的译音,原是美洲印第安人的方言,意为“它的亲属”。外国人的方言,竟成了中国学术界普遍的说法,可见我们对外国人也是很“Totem”的。

其实,图腾在中国古代就是一种崇拜,一种动物的、植物的或者其他什么的崇拜。原始人看到某些凶猛的动物狞厉恐怖,有力量,就幻想着自己的祖先跟它可能有点血缘关系;或者源于做梦,梦见祖先与某种动物有某种关系。侗族传说其始祖母与一条大花蛇交配,生下一男一女,滋生繁衍成为侗族祖先,于是蛇就成为侗族的图腾。

      人类最早的图腾可能是老鼠。别小看老鼠,民间有“鼠咬天开”一说。天地之初,浑沌未开,老鼠勇敢地把天咬开一个洞,太阳的光芒终于出现,阴阳就此分开,老鼠成为开天辟地的大英雄。那盘古可能是假冒的,抑或盘古就是老鼠。原始人吃野果,住山洞,老鼠就是人类的邻居。被洪水围困在山上,人束手无策,又不知道哪种野果没有毒。老鼠知道,它咬开野葫芦,人也跟着吃,老鼠吃稻子,人也跟着吃,后来还种上了稻子。但人忘恩负义,老鼠偷吃点稻子,还想方设法地打。

     最厉害的是老鼠的生殖能力。一对老鼠交配,老子生下儿子,儿子生下孙子,一年繁殖一个二千多只老鼠的大家庭。面对自己的生殖器,人只能望洋兴叹。于是出现了生殖器图腾,在山上竖起一个硕大的阳根,夜幕降临,燃起篝火,脸上涂着象征兴奋的红色,围着阳根且歌且舞。

    这种舞蹈一直舞了好多年。后来孔子看到这种舞蹈,连忙捂住眼睛。非礼勿视,乱七八糟的,野性有余,理性不足。他叫大家收起阳根,放在裤裆里,不要随便拿出来。要讲究“礼”,有秩序有纪律,做文明人。后来大家都做到了,不再摆弄那家伙。日本已是现代文明社会,但不知道为何还有生殖崇拜,每年4月的第一个星期天,川崎的民众抬着那个大家伙在街上游行。

     孔子的儒学将中国人从山上揪到山下,穿上了衣服(礼),戴上了帽子(仁),学会了内省、自制、谦让(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读好书,提高自己的修养,然后,打扫好自己的庭院,再然后去做官,治国安邦。

     这其中,“修身”是基础,也是最主要的,只要内心强大了,完善了,才能做到不“忧”、不“惑”、不“惧”,就可以做好任何事情。但能做到这一点,就是君子了。儒学提倡人人都成为君子。

儒学给人们戴上了紧箍圈,只不过这紧箍圈做得很漂亮,像花环一样,有一种荣誉感。而且是让人们自觉自愿地戴上。孔子说:“君子不器”,不器就是不把自己所做的事当作一种职业,而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

所以于丹教授特别喜欢,说孔子是个温暖的男人,在百家讲坛一个劲地劝大家戴,说戴上了有品味,特文化。孔子知道了,很感激。在今年的情人节给于丹写了一封求爱信,于丹未置可否。

事实上,人是应该有个紧箍圈。没有一个道德规范约束,人只能永远呆在山上当猴子,想露什么就露什么。但是这紧箍圈如果太紧了,也会有反感。就像《大话西游》中的孙猴子戴的,唐僧说是陈家村做的,粗制滥造,戴上去非常不舒服。南宋朱熹的紧箍圈就太紧,朱程理学让人“存天理”、“灭人欲”,连欲望都没有了,人活着还有个什么意思?何况朱熹自己不灭人欲,连妓女都上。

并非人人都能成为君子。内心的修炼往往因为过于执着而走火入魔。不可能人人都能做到淡定,真正淡定也就不会致力于仕途了。儒家的终极目标是入世为官。

当目标不能达到而迷惑、痛苦的时候,老子、庄子来了。老子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他要大家内心保持质朴,怀一颗赤子之心,保持婴儿的心态,减少私心欲望,抛弃仁、礼学问,自然无忧无虑。

说完,他就骑着青牛出了函谷关,说这里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他要去找他的“道可道,非常道”的“道”,追寻那万物之根的“玄牝之门”。

跟我走吧,老子笑着说。不知道有没有人拽着牛尾巴跟上去。

庄子没有走,他认为走与不走一个样,“齐物归一”。你是白衣秀才还是入朝为相都一样,没有什么区别,终究归于虚无。这多少给没有混个一官半职的人一点慰藉,抚摸一下那受伤的小心灵。

儒家叫人入世,道家叫人出世。弄糊涂了。

不久,又来了佛家。说你今生的迷惑是前世的业障,所以要修行,戒贪,嗔,痴三毒,来世才光明。不仅要管今生,而且还要替来世打算。

我的天,这还让不让人活?

 

         感谢新浪草根名博首页推荐。

            感谢新浪文化博客读书随笔栏目收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