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表的故事

标签:
人文/历史我记录杂谈杂文/原创 |
分类: 一家之言 |
公堂上跪着一对年轻的夫妻,五花大绑,旁边跪着一个四、五十岁的财主,一看就是个奸滑狡诈之辈。
自从“尧置敢谏之鼓”,上朝堂击鼓鸣冤告状的人多了,鼓声不断。尧想:民间的冤情还真不少,只不过自己经常在深宅大院,小老百姓告状无门,找不到自己。尧深深自责。
讼师递上诉状。尧一看那讼师贼眉鼠眼的,心里明白了几分。
尧将惊堂木一拍:有何冤情?
讼师道:我的当事人财主黄老实到佃户李小双、王槐花家收租,被李小双的老婆王槐花调戏,意图强奸,告王槐花性骚扰黄老实。
没搞错吧?看那黄老实猪头样,年轻貌美的王槐花骚扰他?相反还差不多,讼师替富人说话的多的是。
大人,冤枉啊!
李小双、王槐花呼天抢地。
尧心里有了主意。他叫王槐花上前打黄老实一巴掌。
王槐花以为自己听错了,轻轻地叫了一声:大人?
尧坚定地说:打!
王槐花怯生生地走到黄老实跟前,举起的巴掌又落了下来。
打!狠狠地打!尧不动声色地说。
王槐花鼓足勇气,闭着眼睛狠狠地抽了黄老实一巴掌。
很响,很脆。
黄老实被激怒了。娘的,敢打老子!
他回手甩了王槐花一巴掌,又一脚把她踹出老远。
尧盯着黄老实:她强奸你?
黄老实醒了,跪在地上不住地叩头:大人饶命!
尧每天都会遇到类似的案子,有时饭都吃不上,但他高兴,老百姓信任他。
渐渐地,登闻鼓声少了。
转眼间,到了舜。
舜几乎听不到鼓声了。难道天下太平,没有了冤情?难道我的做法都是英明正确的?怎么听不到谏言了?
问师爷,师爷吞吞吐吐。
舜知道有文章,厉声道:讲!
师爷道:不是没有冤情,也不是没有意见。是因为、、、是因为您知道了百姓的意见,就要责备下属官员。所以官员们把上访的老百姓都拦回去了。另外,百姓也不敢提意见了怕打击报复。
舜勃然大怒。然,却无可奈何。
郁闷!舜一个人背着双手在宫门外蹓达。大道旁,立着一根粗大的木柱,一人来高,上面还有一根横木,指引方向。
忽然,舜看到一个半大小孩飞快地跑到木柱旁,在上面写了几个字,又飞快地跑了。
舜饶有兴趣地上前看了一看,上面歪歪斜斜地写着几个字:打倒舜!
舜笑了。忽然,脑子里有了一个主意。
第二天早朝的时候,舜对百官宣布,在宫门外设立诽谤木,任何人只要发现国家政事有什么缺失,臣民有什么见解和谏议,都可以直书其上。
舜立诽谤之木。舜很满意,没有鼓声吵,早晨也不用起得那么早,悠闲地用过早餐,度到宫门外,看看诽谤木上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召集各部门开会解决、纠正。这样一来,老百姓的冤气消除了,上通下达,政通人和,天下太平。没有上访的,也没有游行示威。老百姓都悠闲地打着酱油,在地上做着俯卧撑,或者躲猫猫。
“尧天舜日”很快过去了,秦始皇统一六国。
始皇帝功高盖世,万岁、万岁、万万岁!始皇帝一句话顶一万句,那容得别人诽谤。“退诽谤之人,杀直谏之士。”有谁敢在诽谤木上乱写?
诽谤木冷冷清清地过了好多年,上面都发芽了。
又不知过了多少年,也不知是到了那一个朝代。一天,皇帝和皇后在宫门外散步。皇后看到几个诽谤木立在那儿,甚是可惜。对皇帝说,不如将那诽谤木用来晒衣服吧!
皇帝一听,好主意,物尽其用。
皇帝下诏,用汉白玉做成诽谤木,改名华表。上面立瑞兽,有的面朝北,后人叫“望君出”,希望皇帝经常出宫微服私访体察民情;有的朝南,后人叫“望君归”,希望皇帝不要久出不归,乐不思蜀。
其实大家理解错了。皇帝的本意是,上面的瑞兽是用来吓吓鸟的,皇后的内衣在上面,有鸟屎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