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花钱上排行榜说明什么?

标签:
人文/历史我记录杂谈杂文/原创教育校园 |
分类: 麻辣教育 |
且看第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翻译:江海所以能成为百川河流汇聚的地方,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够成为百川之王。因此,圣人要统治人民,必须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想领导人民,必须把自身的利益放在后面。所以,圣人虽然地位居于人民之上,而人民并不感到有负担;引导人民向前,而人民并不感到受伤害。所以天下的人民都乐意拥戴而不感到厌倦。因为他不与人民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第六十六章的关键词是: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华东沿海的一些大学纷纷内迁。1938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组成了著名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自 1938年5月4日开始上课,至1946年5月4日结束,整整8年时间。住的是土墙茅草校舍,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其中有许多是蜚声中外的第一流科学家,如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黄昆、叶笃正、宋平,彭佩云等。学校云集了北大、清华和南开的许多大师,像闻一多、朱自清、费孝通、朱光潜、周培源、陈省声、华罗庚、冯友兰、钱钟书。
没听说当时的北大、清华、南开闹排名,谁想当老大,谁想当掌门,也没有听说西南联大和别的大学争名次。但是西南联大的声誉比现在的某些所谓名牌大学不知要好多少倍。
大师们默默无闻地工作,不为名、不为利;大学也是不显山、不显水的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着。但是西南联大名扬四海,直到现在还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交口称赞。
大学争名次,不管花钱还是没有花钱,都只能说明大学的浮躁,说明大学倒向娱乐界,向娱乐界看齐。这样的大学不可能有思想,有精神,也就不可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
什么时候大学拒绝上排行榜,这所大学才有点希望。
我没有于丹教授讲得亲切。
我只是粗鲁地认为:大学应该有水性,但不能像杨花那样轻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