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鉴于南海形势,国家媒体对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的报道随之多了起来,前段时间看了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播出的西沙报道《深入军事禁区》,其中提到以下内容,让我想起40年多前我们在西沙抽烟的一些往事。





抽烟,在海岛兵中十分普遍,有人说是解闷,有人说能提神,有人说能驱寒,有人说是从众,利于人际交往,说法不重要,重要的是兵们十有八九都抽,只是有抽多抽少之分。
西沙那地方的海风并不总是轻柔拂面、温润可亲,除了台风季节阻止运输船来岛补给外,还常常裹着咸咸的湿湿的水雾上岛,让浓重的潮气弥漫不散,时间稍微一长,就能把烟民“备战备荒”的香烟都给整发霉,让你的卷烟纸布满黄斑,让你的烟丝滋出灰毛。所以,那些抽烟的兵每次都不敢多买储备烟,一般两条打住(当年的香烟包装远没有现在精致耐潮)。架不住寒潮、台风季节一到,补给船两三个月都不来,烟民可就断顿了。
66年的河北老兵李月明烟瘾最大,实在憋得难受就拿已经干枯的木瓜叶作为烟叶替代品,晒晒搓搓,卷吧卷吧就点上了,一抽不是个味,65年的兵“老山东”宋士杰出主意,“把木瓜叶拿香油炒一炒试试”,结果试制成本上去了,吸上几口味道依然呛人,干咳不止难抽。我想这烟要是真能坚持抽几天,烟瘾准能戒掉,但没人动此念头。
有时候,储备烟少量发霉也得抽。我们把发霉的烟点着后,将燃烧端放进嘴里含住向外吹气,这相当于用高温气体将“霉气”冲走,然后掉转烟头接着抽,我试过,还行。用这个办法偶尔抽一两支发霉烟缓解烟瘾还凑合,抽多了嗓子难受。
经常断顿让抽烟的兵学会了节约:一是用烟嘴抽,抽到极限;二是攒“烟屁”,把抽剩下的烟头存放在罐头盒或者盘子里,应急时拿出来剥丝卷纸烟;三是买烟丝抽,烟丝比香烟好保存,也便宜得多,我们部队就有“新兵抽中华,老兵抽飞马,干部吹喇叭”之说。
所谓“吹喇叭”是指卷烟丝抽,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那个年代部队新兵瞎花钱,老兵知道省钱,干部拉家带口缺少钱的吸烟消费格局。
在西沙我很少抽烟,不过也常常买些烟聊天时抽,烟紧时赶上我信号值晚班不会闷,老山东和另一个65年的北京老兵王志德经常上值班室和我一起天南地北的聊,习习海风带走缭绕的青烟,也带走我们的思念和遐想。当然,烟是我存下的(我抽烟很少)。
在西沙时,抽烟丝有人用水烟袋,老百姓的水烟袋是用粗竹筒做的,我跟老兵学会了用玻璃酒瓶制作水烟袋,方法是用有棱角的钢体(一般老虎钳尖锐部)在玻璃瓶中部慢慢敲打出一个小园洞,再将手枪子弹壳底部锯掉焊接在细铜管一端,另一端穿过小洞斜插入瓶底,结合部腻子密封,灌上半瓶水,一个水烟袋齐活。不过那玩意儿抽起来挺费劲,水泡咕噜咕噜响,烟劲儿也太大,虽然过滤烟油效果不错,但我们也就是玩玩,没人坚持正经抽。
此文始发于2010年11月1日新浪博客
微信公众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