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熊莺新书《你来看此花时》,散文中的空谷幽兰

(2015-09-28 10:17:49)
标签:

陈新

文化

熊莺

散文

熊莺新书《你来看此花时》,散文中的空谷幽兰

熊莺新书《你来看此花时》,散文中的空谷幽兰

  

熊莺·《你来看此花时》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15年8月

  在这个9月,有一位成都女作家的散文集值得捧读。书名颇有诗意:《你来看此花时》,书的封面白净素雅,只有腰封微微着色,绘出点点绿叶与花朵。这图案出自微博红人“老树画画”之手。书名则出自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这本书的作者叫熊莺,关于她的介绍只有寥寥几笔,没有照片,她是曾经的资深媒体人,后从事文学创作,也是《美文》杂志的专栏作家,目前供职于四川省作家协会。

  作协主席阿来推荐这本书的时候说:“这些文字熨帖,因为对书写对象尊重又深入,同情又理解,所以温暖熨帖。也因此而得温婉清丽之风。有了这些特点,就不能不说是好文字了。”

 熊莺新书《你来看此花时》,散文中的空谷幽兰


  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空谷幽兰》的影子。

  上世纪80年代,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在中国旅行,撰写了大量介绍中国风土文物的书籍和游记。其中,他亲自寻访了一些隐居在终南山等地的隐士们,写出了一部《空谷幽兰》,讨论了中国隐逸文化及其传统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在现代人眼中,“隐士”似乎是一个不合时宜的词,很少有人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隐士的存在。换句话说,目前大部分“隐士”都不符合隐士的传统意义。传统意义上的隐士主要指的是那些隐居山林的文人,他们或者逃避乱世,或者逃避做官。中国的隐士,似乎陶渊明当排第一,如果提到修行僧道,他们本身就是出家人,两者还是有区别的。不过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远离尘嚣。

  九华山、雾中山、峨眉山、横断山;中国的台北、花莲,马来西亚的关丹、槟城,作者都一一走过……她书中的一个故事《羽衣人》,就是她去九华山采访的,而且发生在一家四川人身上:13岁的孩子当年随母亲旅行至此,不愿离开,从此遁入空门;次年,他的母亲也追随他落发为尼。

  孩子的父亲也是位作家,四川作家卢一萍。他如今想念妻儿的时候,只能在电脑前看着儿子的照片。俗世的母子,转瞬间同门修行,他们的人生故事是怎样的?熊莺探访了大量类似这样的传奇隐居生活。

  著名的德国汉学家、翻译家顾彬看了熊莺的文章后评论说:好的散文没有大的声音,它的声音应该是小的,因为读者要安静下来,要思考自己的生活。熊莺就是这么一位作家。他说,熊莺的散文是沉默的,因此它们跟读者说话。他还说,熊莺的文笔有时是故事的,有时是纪录的,有时是童话的,有时是诗意的。好的散文应该这样。

熊莺新书《你来看此花时》,散文中的空谷幽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