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鸡与鸭文明性与血杀戮下半身荒唐荒谬杂谈 |
分类: 胡说八道 |
【新浪草根名博首页推荐】
现代社会关于性的笑话千奇百怪而又层出不穷。最近听到的是:某女士携带相机打出租车,下车时把相机忘在了车上。司机对刚刚关门的女士大声喊:“你相机!”女士大怒,回敬说:“你像鸭!”然后摔门而去。当女士回过味来时,出租车正在缓缓的向前开。于是,路上的人就看到一穿着时髦的女士跟在一辆出租车后面边跑边喊:“我像鸡!我像鸡!”
笑料的元素来自于汉语语汇的同音歧义性,虽然无聊,但却能反映出深层次的问题:因为“相机”的谐音而引申到“像鸡”,而又因为“鸡”的隐喻意义而让人联想到该女士是否是妓女。人们对这样的故事感兴趣,是因为它与“性”有关。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个案,有学人曾对社会的发展给出过这样的论断:无论东方与西方,如果用两种东西分别指代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那么这两种东西就是:血和性。
古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不平等,一类人可以决定另一类人的命运。因为政治或财富等的原因,一类人常常把另一类人当作可以肆意杀戮的对象。不同层属的人之间彼此充满敌意。人本主义思想只建立在获胜的那一方。古代至中世纪的黑暗是因为这些被杀戮者的鲜血遮挡了阳光所致。
现代社会则与此不同。文明发展的成果体现在人类个体的生命受到普遍尊重。但由此又堕入了另一个深渊:性成为现代社会的代言词。位居人与人之间最基础关系的男女关系是由性来决定的。在杀戮成为过去时,长期在人类内心和社会道德深处“潜水”的性被诱发露面。社会混乱的商业性和非商业性的性关系泛滥已经充分说明这一点。
由此我们看到其中的矛盾性,杀戮可以公开进行,但性却从来就不是一个可以公开进行的活动。引发鲜血迸流的杀戮应该被禁绝,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性”可以在现代社会无限制的泛滥吗?这就引出更重要的问题:禁绝杀戮的是法律,而约束人类下半身的则是社会的普遍道德。古代杀戮猖獗并非没有禁止杀人的法律,而在于那时的法律是杀人者针对被杀人者而制定的;而古代的“性”问题讳莫如深也并非没有道德,而是道德严苛而已。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文明就是法律渐渐变的严苛而道德变得和蔼可亲。
血被性置换掉,人类社会就进步了。难怪大家都堂而皇之的享受进步的果实了。
2009-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