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该如此暧昧
(2009-03-06 07:36:59)
标签:
张承志敬重与惜别大江健三郎日本原子弹核犯罪美国杂谈 |
分类: 曾因酒醉鞭名马 |
美国是世界上唯一将原子弹用于实战的国家,它的受害者是日本。事实证明,美国是世界上最有可能再次将核武器用于战争的国家──看看他们在中东战场上用的贫铀弹,就知道不单单是可能,而是已经在应用了。但是,现在的日本又在日美安保条约的庇佑下,一边是原子弹轰炸过的广岛、长崎,近在咫尺的却又是部署有核武器的美国军事基地。它们彼此仇恨却又相互依赖,这是日本复杂历史的怪胎。
大江健三郎“坚持把作为小说家的自己编入知识分子的谱系”,“自身也始终保持对社会公共事务关怀的热情”(《我在暧昧的日本》译序:《小说家言与知识分子的议论》,王中忱)但是,我遗憾地看到,在他被问及“现在,您的最大的愿望是?”时,他的答案是:“东亚地区的无核化。那家伙被消灭。”(《大江建三郎口述自传》,P275页)众所周知,核武器是笼罩在全体人类头上的乌云。面对日本可能受到的侵害,大江健三郎的批评话语仅仅局限于日本的利害,却对美国的核大棒不敢有任何微辞。
其实大 江先生有这样的态度是不足为怪的。广岛和长崎受到美国的原子弹轰炸,这是人类的灾难。即便在今日,不只是日本国内,包括国际社会无不为日本人民抱不平。但在大江先生的重要作品《广岛笔记》中,他的模糊态度更令人不满。“我怀疑,即将向广岛投下原子弹的时候,决定那次作战的美国知识分子的一群,心理或许曾删过‘信任人的力量,或人道主义’之类的念头……我怀疑,他们不就是在那种荒谬的人道主义确信之上,才做出投下原子弹的最后决断么?”这样靠着“怀疑”猜测出的决断,仿佛是在为美国辩解。
不只我这样认为,张承志的新书《敬重与惜别》中为此深感不满:“大江健三郎尽管也执著于批判,但诸如颓废、屈辱、威严、自杀等概念的阐释,更像是暧昧的作态。它不能代表被核轰炸一瞬抹煞的、十万死灭生灵的悲怨。它以一副深刻面孔,回避了揭露的义务。它对1964年中国的第一次核试验忧心忡忡,而不去呼吁阻止迫在眉睫的美国核犯罪。它推敲斟酌,最后也没说出一句世界共识的大白话:想冒天下之大不韪使用核武器的最凶恶的罪犯,就是蛮横的美国。”(P051)
前番读大江健三郎的口述自传,对他的谦恭态度表扬了一番──功成名就的大师级作家,普通读者的褒扬算不了什么。但他的谦恭并不代表他的观点正确,大江先生是书生,对有些问题虽未回避,但依旧“革命不彻底”,对美国这样给过他教育机会的国家,也还是泯灭了知识分子的骨气。其实,如果大江先生真要做知识分子,更不该如此暧昧了。
20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