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商山书院的郗元洪
(2022-10-28 09:24:55)分类: 科举资料 |
|
|||
郗元洪,字文范,平定人。明正德十四年(1519)举人,明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郗元洪历任兵部主事、云南道监察御史、河南按察司佥事分巡河北道、陕西布政司参议分巡商洛道。平定州城为郗元洪立有进士坊、职官坊。 郗元洪在任陕西布政司参议分巡商洛道期间,体察民情,知民疾苦,为民所敬重。商洛道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位于秦岭东段南麓、丹江上游,峡谷峻岭密集。这里有唐代修建的道路,“自蓝田至内乡七百余里”,是从长安到荆楚东南各省一条最近、最险的官、商道,但因秦岭山高路险,山势复杂,道路养护艰难,经过多年的通行使用之后,早已面目全非,“梗于榛莽,隘于冲崩,至仅容单骑,比于蜀道”。郗元洪上任之后,从修路利民开始,逐步解决当地的民生问题。由于地质条件复杂,郗元洪想尽办法组织各种力量,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甚至在悬崖上修建栈桥。乾隆版《直隶商州总志》卷五记载:“自说法洞东至石佛湾,嘉靖间抚治郗公元洪修,有碑记。说法洞石壁正当丹水入口,两山夹立,水势怒冲,夏秋暴雨,则波涛汹涌,阻绝来往,抚治郗公修栈道。”当地人把这条路命名为“郗公路”,并立了“郗公路碑”,记载了郗元洪在任期间修这条路的事,碑文中说:“郗子抚治兹土,百废一新,而尤急于此。故芟榛莽为广阔,易冲崩为坦夷。”“东出宛邓,南入巴蜀,北达河洛,周廻数千里。”“郗公之功伟且达。”当地民众还将郗元洪修路之事编成歌谣传唱: 商山路,昔险要,今坦夷,郗公,郗公,福禄宜; 商山路,昔难行,今畅通,郗公,郗公,子孙荣。 “郗公路”于明朝嘉靖年间修复,对推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除了修路,郗元洪还注重文教,建立了书院。 商山书院是一座闻名三秦的书院,也是商洛地区最早的书院。商山书院以商州名山商山命名,初在城北金凤山麓大云寺,如今位于商洛市老城区东门里东大街东端北侧。这所书院的创建者,就是郗元洪。乾隆版《直隶商州总志》卷四记载:“商山书院,在州城北,明嘉靖间商洛道郗元洪建。”郗元洪到任商洛,发现该地文教落后,除了郡学以外,学子入学无门,于是在明嘉靖十五年(1536),带头捐出俸银,倡导富商捐资助学,率郡之绅等捐资纠工,在商洛城内北坡大云寺创设书院,初名为商山敷教书院,聘请名士马理主持,担任首任山长,延师收徒。从此商洛的科举逐步发展,“不以山川间隔有殊也”。 现在,商山书院已成为一处名胜。大门有门联:“贤才辅而天下治;师道立则善人多。”二门的门联为:“云涌商山腾墨采;雪翻丹水蹴文澜。”二门内厅堂堂联用明代苏浚旧句:“天锡九畴,神物肇兴洛水;圣敷五教,人文独贲商山。”大堂楹联为:“六经开道化;三席引儒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