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行山上的一块瑰宝(下)——平定县城西村摩崖石刻群考识

(2020-06-21 15:05:13)
分类: 平定资料

太行山上的一块瑰宝(下) 

——平定县城西村摩崖石刻群考识 

  陶之义

平定名士的题刻

  在《承天军题名记》摩崖石刻上,后代文人名士在观摩此题刻后,有的留下了自己的题刻。如李兆勖的题刻。

  在《承天军题名记》的字行缝隙里,有两行小字题刻,字的大小只有《承天军题名记》字的四分之一左右。其题刻竖排,右边的内容为:“张西园白象贤张继文同来拜观兆勖谨题”,左边的内容为:“光绪丁亥闰四月廿三日,历城李兆勖偕郡人,越五年壬辰暮春弟兆勉来观”。乍一看此题刻,其语句顺序、内容在现场难以辨识。后从《平定州志补》里查阅李兆勖的《承天访古记》,看到该诗的序言:“丁亥闰四月,偕张翰卿比部、白俊卿孝廉暨门生张生继文,游承天山,访裴、韩二公题名,兼得魏齐以下诸刻,多金石家所未见,喜而志之,以诗随其所得,因不复次其时代云。”根据这个序言的内容,来核定摩崖题刻的语句顺序,应该是:“光绪丁亥(1887年)闰四月廿三日,历城李兆勖偕郡人张西园白象贤张继文同来拜观,兆勖谨题”。而“越五年壬辰(1892年)暮春弟兆勉来观”是后来补题的。

  李兆勖,山东省历城县人,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科进士,排二甲19名。授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六年(1880年)四月,授翰林院编修。著作有《毛诗箋疏辨异》《承天访古记》等。其在游历承天山时正在担任平定冠山书院院长。此次游历,李兆勖写下了《承天访古记》十首诗词,为平定的人文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个摩崖石刻,正好印证了他游历承天山的时间、人员等内容。李兆勖的父亲李崇蟠,曾任山西交城、榆次、阳曲的知县,忻州知州,朔平府、太原府知府,署冀宁道等。《历城县志》记载李兆勖:“精楷法,尤工汉隶,奔父丧主讲晋省书院,卒于太原。”

  题刻中的张西园,字翰卿,平定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科进士。游承天山时的光绪丁亥年,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张西园正在丁母忧,在家闲居。后又丁父忧,服阕后授刑部主事,升补郎中。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授浙江台州府知府。

  题刻中的白象贤,平定人。清光绪元年(1875年)乙亥科举人,光绪十六年(1890年)庚寅恩科进士,后任福建漳浦知县。游承天山时的光绪十三年(1887年),他大概正在备考进士。

  至于“越五年壬辰暮春弟兆勉来观”,可以看作是在李兆勖题刻的光绪丁亥年(1887年)五年后的光绪壬辰年(1892年),李兆勖之弟李兆勉也来观看承天山题刻而留下的。李兆勉资料无从查找。

  从这个题刻,我们看到了李兆勖曾在承天山访古,看到了两位平定进士陪同冠山书院院长游览的背景,还看到了当时平定文人对《承天军题名记》摩崖石刻的重视。

 

平定千户的题刻

 

  在摩崖石刻里,有两处石刻,是明代平定千户所的首领们相伴到老君庙游览而留下的。

  第一处是“万历甲申夏,鸣音吕頀、子胤朱祚、时亨李遇阳游识”;第二处是“万历乙酉春,中轩李遇阳、剑峰王承、瑞宇朱一麟重来”。

这两个名单中,李遇阳是同一个人;朱祚、朱一麟是父子俩,其中朱一麟是平定武科进士;吕頀、王承也是千户所的人。按照乾隆己丑版《平定州志》的记载,这几个人的排名顺序是:朱祚、朱一麟、吕頀、王承、李遇阳。据平定《朱氏族谱》记载,朱氏从始祖朱旺开始在平定世袭副千户,后来升为正千户,该《平定州志》中记载了九位朱姓人名,最后一位就是朱一麟,估计他中式进士后去别处任职去了。他下来就是吕氏家族世袭千户了,平定《吕氏家谱》记载,自其始祖吕成敕授“平定州守御千户所掌印正千户,世袭武德将军”,《平定州志》记载了十位吕氏人名,其中就有吕頀。吕氏家族下来就是王氏家族,《平定州志》记载了王氏家族十位人名,其中就有王承,王氏家族是先由副千户升为正千户的。王氏家族下来就是李氏家族,《平定州志》记载了李氏家族七位人名,其中就有李遇阳,李氏家族是先由百户后来升为千户的。从摩崖石刻看出,这四大家族是同时在平定千户所任职的,因此他们能相跟着去看摩崖石刻。并且,凡是在摩崖上题名的,基本都是这几户中最后在平定千户所任职的,是否是在他们离开平定前到这里游览而留的题名,不得而知。

 

乔宇的题刻

 

  在《承天军题名记》摩崖石刻的左、右、上面,分别有三处乔宇的题刻。上面的题刻内容是:“嘉靖丁亥岁九月九日观裴晋公题名真迹,太原乔宇识。”右面的题刻是用篆字题:“老君洞,嘉靖乙酉四月五日白岩书。”老君洞三字大有尺许。左面的题刻也是篆书,内容是:“太原乔宇题名”.

  乔宇,字希大,号白岩,乐平(今昔阳县)人。明代成化二十年(1484年)进士,后授礼部主事、南京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吏部尚书。诗文雄隽,兼通篆籀,性好山水。于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初六日辞职后,居于原籍。遂游历周边山水祠庙,留下许多文章诗词。从老君庙的题刻时间看,先后有“嘉靖乙酉”“嘉靖丁亥”,这正是他致仕后分别在嘉靖四年、嘉靖六年到老君庙观看《承天军题名记》,每次都留有题刻。并且还写出《老君堂》的七言律诗:

  洞门高挹绵川胜,杖履重来岁屡更,

  云浮九霄看月色,风逥千嶂听松声。

  山人解送渊明酒,羽客能吹子晋笙。

  三十六天知远近,仙踪吾欲访寰瀛。

  在乾隆己丑版《平定州志》中收录了乔宇的20来首诗词,其中一半以上是描写娘子关及其周边名胜的,这也印证了题刻中乔宇多次来老君庙的内容。


郭紘题刻

 

《承天军题名记》摩崖石刻的乔宇题刻的左面,有一个题刻是“”。郭纮,平定人,明代嘉靖十七年(1538)戊戌科第二甲第80名进士。曾任户部员外郎。郭紘生有异质,不忘读书,擅长书法,工于诗文,《平定州志》里收录着他的诗文,平定柏井村还保存着他的诗碑。光绪版《山西通志》记载:“郭纮,平定人,嘉靖戊戌进士,累官户部员外郎。生有异质,四岁时有偶示以字者,即识之。不忘读书,穷极理要,工书法,尤长于诗,及官计曹与蔫绅先生上下其议论,众皆敛手推服当世文章,钜公如许,松皋乔白岩咸忘分下交与为唱和,乔尝以文似左氏词类屈平称之。”从中我们看出乔宇对郭谹的赏识。至于这个题刻的时间,则是郭紘与乔宇同时到老君庙观摩唐代石刻留下的,不是郭谹自己来观摩留下的。因为郭紘与乔宇的两个题刻同在一个平面的相近处,虽然没有刻下时间,但是根据平定县谹岭寺保存的乔宇题刻:“嘉靖丁亥岁重阳日白岩山人重游,苕源、三山同游,李谨、李天街、乔永毅侍游,郡人郭、孙昂、孙升、孙昆来,丁亥重阳。”从中可以看出,郭紘是陪同乔宇在嘉靖丁亥年(1527)重阳节同时游历了谹岭寺和摩崖石刻,并且都留下了题刻。当时郭紘在五年前的嘉靖壬午年(1522)中式了举人,估计正在备考会试。乔宇作为三部尚书与一个举人同游,看出了郭紘与乔宇的关系非同一般。

此外,平定县城西村老君庙摩崖上的题刻还有许多,如:“嘉靖癸巳春,长安崔、池二督兵至此,偕行者崔岭子也。”“嘉靖癸卯春三月,谒老君堂,钦北门。”“万历十七年十月十五日,老君堂道士,纠首张从真,西堂康和禄书”以及一些古代、现代人名,有的漫漶不清,有的无从查证,因此还有很多待解的疑问。只是这个巨型摩崖石刻每日暴露于日晒、风吹、雨淋中,对这块具有千年历史、太行山上不可多得、珍贵的唐代石刻的寿命更加担心。

               ——此文刊登在2020619日《阳泉晚报》(略有改动)

太行山上的一块瑰宝(下)——平定县城西村摩崖石刻群考识

太行山上的一块瑰宝(下)——平定县城西村摩崖石刻群考识

太行山上的一块瑰宝(下)——平定县城西村摩崖石刻群考识

太行山上的一块瑰宝(下)——平定县城西村摩崖石刻群考识

太行山上的一块瑰宝(下)——平定县城西村摩崖石刻群考识

太行山上的一块瑰宝(下)——平定县城西村摩崖石刻群考识

太行山上的一块瑰宝(下)——平定县城西村摩崖石刻群考识

太行山上的一块瑰宝(下)——平定县城西村摩崖石刻群考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