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大井“荡平归极”石匾额 顺便发现小屯的石狮子

标签:
丰台大井荡平归极匾额小屯敬老院石狮卢沟桥乡史规划馆纠错补遗 |
分类: 石雕碑刻 |
北京史地专家孔庆普先生,解放初期在北京市建设局任技术员。他在回忆文章《北京城里的牌楼修与拆》里写道:“于1954年1月开始实施拆牌楼工程,计划年内拆除17座牌楼,首先被拆的是景徳坊
……
而后又去拆广安门外大井村迤西跨于京保路上的砖牌楼”。京保路即现在的卢沟桥路。《日下旧闻考》记述在乾隆四十年(1775年),乾隆皇帝下令将大井村石道,原来的木牌楼改建成砖石牌楼,并且题写了两块石匾,东面是“经环同轨”,西面是“荡平归极”,说的就是这座牌坊。为什么将木牌坊改建成砖石牌坊,原来是为了迎接打了胜仗,凯旋而归的军队,是对他们取得重大胜利的褒奖。
据记载:老将阿桂在第二次征讨大小金川叛乱的战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清史稿·阿桂列传》记述,到了乾隆四十一年,“金川平 ……
诏封(阿桂)一等诚谋英勇公,进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处行走。四月,班师。上幸(乾隆皇帝亲赴)良乡城南,行郊劳礼,赐御用鞍马。还京献俘,御紫光阁,行饮至礼”。
“郊劳礼”、“献俘礼”、“饮至礼”,这都是古代皇家庆祝军事胜利的重大典礼,紫光阁又是清朝的功臣阁。第二次征讨大小金川战争,被乾隆皇帝列入“十全武功”,极受重视,因此乾隆皇帝给予了胜利者阿桂极其优厚的封赏和礼遇。“荡平归极”牌坊,当是乾隆皇帝在乾隆四十年得知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之际,决定在次年大军班师回京的必经之路大井村建造的一座纪念牌楼以迎接大军凯旋归来。并亲笔为砖石牌楼上的匾额提词,在迎接凯旋而归的队伍的迎面提词为“荡平归极”:
“荡平”者,扫荡平定也。“归极”者,归于太极也。太极原指宇宙混沌未分之际,此处寓意国土完整。
在凯旋牌楼背面,也就是东面提词为“经环同轨”:
“经环”者,经略环宇也。“同轨”者,统一政令也,暗用秦始皇一统天下“车同轨,书同文”的典故。
乾隆皇帝石匾题字的意思就是“扫荡平定了叛乱,恢复了国土的完整;经略环宇的原则,是要维持政令的统一”。
“荡平归极”石匾出土以后,被安置在大井公交车站北侧的一处小土坡上的石台上。另一块“经环同轨”石匾,很可能还在附近的地下掩埋着。





















天气较热,天空多云,能见度不错,坐339路到大瓦窑路上,经过卢沟桥,在车上拍了几张卢沟桥的照片,挑一张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