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2013-05-31 13:31:01)
标签:

房山

阎村镇

元武屯娘娘庙

大修

分类: 寺庙建筑

                     阎村镇元武屯娘娘庙开始大修了!

上午遊完“天开花海”后,从天开村坐车到尤家坟转乘15路。想起去年1130日去探访元武屯娘娘庙,因村委会人员去开会没人上班,没能进去。但从傍边及后面看,虽然经过7.21特大暴雨的洗礼,娘娘庙仍屹立在土坡上,用照像机安装在三角架上,釆用高举自拍,大殿的前面已破烂不堪,一棵古柏在殿前的左侧孤独的站立着。绕到后面看,后面正殿裸露的树根和黄土显示了这座庙的久远,墙上的裂缝预示着这座庙的命运会像裂缝一样,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消失了,显然已是一座危房。不知娘娘庙现在什么样,于是想再去看看。到首发物流园区下车,步行约2公里从村北小道进村,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元武屯娘娘庙坐落于元武屯村委会院后院,今天到那一看,来的正巧,去年来时是危房,还没能进去。今年开始大修了,房构架和两面山墙未动,其它都拆了,正在修复。还与大队的负责这个工程监督的周先生和施工方的李技术员二位先生聊了半天,我发现山墙外面是一层砖,里面是土坯,一问他们才知道,山西这种盖法比较多,北京少,这叫“里生外熟”。在维修工程中对有些砖或木头坏了、粉了,但不碍大局,要換时釆用“剔、凿、挖、补”的方法进行维修。与他们聊聊又学到一些维修古建知识。周先生还介绍了此庙原来他小时情况,此庙原有围墙大门,有九层台阶,进去是山门殿;中殿是娘娘殿,前后出刹,侧面看为山字形,此殿最宏伟,后来塌了,建大队部了。这庙还供“五道神”,也有叫“五大仙”的。我问“五道神”或“五大仙”是什么?周先生告诉我就是“胡、黃、灰、白、柳”五道神,也就是狐狸、黄鼠狼、老鼠、刺猬、蛇。后殿供老姆娘娘,现在正维修,钱是房山文物所出的。左右有钟鼓樓也早就塌了。大钟还在,古树长势良好。要恢复大门、前殿和娘娘殿,村委会就必须全部搬走。不知有没走这可能。我又问二位大修完工日期,他们说4个月,也就是說9月底一座修旧如旧的元武屯娘娘庙就能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又顺便问了一下村里的事,转了转元武屯,其实很有韵味,就是这的槐树很多,年头都不小了,枝叶繁茂,很多树上都有鸟巢,给人很宁静的感觉,估计槐树开花的时候整个村子都会充满槐花香甜的气息。但令人不解的是,村民房子周围乱糟糟的种了很多大小不一的树,离墙约一米左右。经他们一说才明白了,原来是首发物流征地“惹的祸”,为扩大宅基地面积而密密麻麻种了许多树,为的是“跑马占地”多要补偿费,他们说人家早已测量了,对此认不认还很难說呢,原来如此……

    晚上,上网查了一下房山文物管理所网站,确实看到元武屯娘娘庙大修招标文件整个工程费用152.4万元,项目名称:北京市房山区文物保护所元武屯娘娘庙抢险修缮工程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2012年11月30日初探元武屯娘娘庙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从健身广场西侧胡同进去,后面就是元武屯娘娘殿大殿。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这就是元武屯娘娘庙大殿的后面,大殿在一块1来多高的台地上。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大殿的前面的古柏还有些生气,而大殿的门窗已无存,残垣断壁,这么说一点都不夸张。由于村委会墙边也种着破树使人无法靠近墙边。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大殿的前面的古柏还有些生气,而大殿的门窗已无存,残垣断壁,这么说一点都不夸张。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放在村委会院里的铸铁大钟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元武屯娘娘庙已开始大修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除了地基、 房构架和两面山墙未动,其它都拆了,正在修复。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这是东山墙,外面是一层砖,里面是土坯,这叫“里生外熟”,意思是里面没烧,外面是烧的砖,“熟砖”。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这是西山墙,外面也是一层砖,里面是土坯,这叫“里生外熟”。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原有的材料均被保留,在修复时还要归位,我看了,新的木料均是樟子松,一点不含糊,料还真不错。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原有的材料均被保留,在修复时还要归位,我看了,新的木料均是樟子松,一点不含糊,料还真不错。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九层石台阶还萛不错,没遭到损毁。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柁、樑上的彩绘还有些模样,施工中要求下雨用塑料布保护。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此大殿前廊有1.8米宽。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山墙内壁上白灰墙皮掉下来的地方隐隐露出原来的壁画。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怕把古柏碰坏,给它下面穿上了“防护服”。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怕把古柏碰坏,给它下面穿上了“防护服”,此树为国家二级挂牌树。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基台墙上的砖有损坏,将其粉化部分剔挖下来,然后根据剔的深度,将老砖用金刚石锯破开,把合适的砖补上去,这方法就叫“剔、凿、挖、补”。对木制品也是一样,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该用手工还得用手工,很多东西用机器代替不了的。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现在施工已很省劲了,地上的工具有手持电锯、电铇、电沙轮,也提高了施工速度。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等到10月初施工完工后再来看看。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村民房子周围乱糟糟的种了很多大小不一的树,离墙约一米左右。经他们一说才明白了,原来是首发物流征地“惹的祸”,为扩大宅基地面积而密密麻麻种了许多树,为的是“跑马占地”多要补偿费。下面几张照片就是带普遍性例子,将来首发物流集团有的谈呢。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这只狗有点意思,每次都是被狗打扰不胜其烦,但这次它总在我身边转,一声也没叫,我往车站走,它跟着我出村,这已离开村子现场1公里了,才离我而去,缘分吧!
2013年5月29日再访元武屯娘娘庙        马路很宽,但是断头路,到元武屯北面就得走小土路了,它应该直通下和白杨西路交汇。

喜欢看就看一眼

元武屯娘娘庙:

    元武屯娘娘庙,不论从它的历史年代,还是其建筑规模,它在本地区都最负盛名。

    元武屯娘娘庙正殿至今尚存,建筑雄伟,结构复杂,是明清建筑的佼佼者。娘娘庙内现存一口明代万历年间铸造的铁钟,高1.4米,直径0.8米,龙钮。钟上铸有捐资人姓名和大明万历十八年十月吉日造,涿州东关金火匠人姜九成、姜马周、姜鸣用良乡县元五(武)屯三圣庵等铭文。从这口遗存的铁钟铭文记载上可以看出,该庙创建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十月,据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另据《北京名胜古迹词典》记载:元武屯娘娘庙,创建于明代,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修。由此可见,该庙历史久远。

娘娘庙座北朝南,原为三进院落。自南向北入庙,正面为一砖砌高大门楼,门楼两侧为院墙围挡的宽阔空地,再向前为三间山门大殿,进深九间,单檐,装饰一斗三升斗拱,硬山调大脊,勾连搭顶,顶铺灰瓦,旋子彩画。当地百姓又称之为前殿。该殿内原供奉哼哈二将,是通关的守护门神,早年为泥塑,外饰彩画,金碧辉煌,后被拆毁,至民国年间改为大殿墙壁上彩绘。

过山门殿为二进院,正面为明三暗九的娘娘大殿,东配两间厢房,西厢原有建筑,后被毁,至民国年间仅存东厢房。娘娘殿位于庙宇正中,殿中供奉斗母娘娘,两侧为子孙娘娘和送子娘娘,其余分别有各种姿态的娘娘化身,30余尊塑像分列两侧,其中西侧最抢眼的是一台大轿,黄金色的骄幔,显得雍容华贵。在大殿脊檩上,有楷书大清康熙四十三年岁次乙亥知良乡县事加一级李阴龙……募化,住持道人杨合耀同重建。

    据当地老人讲,元武屯娘娘庙的娘娘非常高贵,而且百求百应,深得人们的拥戴,每年四月十八娘娘生日时,会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来此为娘娘上香,这天庙里也大开排场,宴请元武屯全村百姓,同时庙里还开设戏台唱戏汇演,以示庆贺。娘娘殿东侧也有一台花轿,轿中娘娘低首下轿,原意寓为娘娘为万民谋福,经常下界为民驱灾避邪。传说,清代的乾隆年间,大清皇帝去西陵考察墓地,曾驻骅良乡黄辛庄行宫,当时皇帝慕名来到了元武屯娘娘庙,参拜后亲自御赐了这位娘娘半付鸾驾,以示对娘娘的敬重。此后,元武屯娘娘庙的娘娘便有了半付鸾驾的说法。

    娘娘殿建筑宏大,殿的背后附有抱厦,外看是三间,实则整体面积是九间。除正面供奉娘娘圣像之外,在娘娘金身的背后,还有一尊倒坐观音塑像,其寓意为观音本应面南,而在这里却面向北,故称倒坐观音。观音塑像塑造的清秀慈祥,手拿净瓶,骑在一只麒麟之上。观音两侧为两位童子,与观音像形成和谐的整体。

    出娘娘殿后门,进入庙中三进大院,院北端是寺庙的正殿,也称后殿。后殿俗称斗姆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廊后刹,硬山箍头脊,顶铺灰瓦,梁架旋子彩画,菱花隔扇门窗。大殿正中供奉风雨雷神,当地百姓叫八叉神,原意为该神四面有脸,有八只手,每手各拿一件不同法器,意为主管风雨雷电。八叉神正面左右为雷电二神,再前有侍引童子,正面两手各托日月二宝,威武刚劲。

正殿八叉神两侧的墙壁上均绘有不同的壁画,以显示风雨雷电的变化万端,从而烘托出整个大殿的肃穆之气氛。大殿左右侧原为钟鼓楼,后毁于清代,至民国年间,仅存正殿东侧的铁钟挂架和明代铸造的铁钟。解放后,虽然于1952年寺庙部分塑像被拆除,但全庙的布局和宏伟建筑仍被国家列为北京市三类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庙宇娘娘殿在一场大雨中倒塌,基址被清理后,已建成村委会办公处。现在,娘娘庙正殿保存完好,500多年的古钟依然敲之声如洪钟,已公布为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博主评论:以上信息转自阎村政府信息网什么完好,说这个话也不觉得脸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