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连锁企业资本运营情况分析报告(下)
(2010-03-19 14:56:57)
标签:
财经 |
分类: 股权投资:消费品投资 |
2008年中国连锁企业资本运营情况分析报告(下)
王方剑
IPO(上市):
上半年仍活跃
2008年中国有7家连锁企业在海内外证券市场IPO,还有1家在香港上市的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回归了国内A股。这与2007年中国连锁企业在海内外证券市场IPO共12家的数量相比,有大幅回落。(详见表2)
|
证券代码 |
公司简称 |
上市时间 |
上市地点 |
所属行业或细分市场 |
|
00848 |
茂业百货 |
2008年5月 |
香港 |
百货 |
|
002251 |
步步高超市 |
2008年6月 |
深圳证券交易所 |
日用百货零售业 |
|
00968 |
小肥羊 |
2008年6月 |
香港 |
餐饮 |
|
01368 |
特步国际 |
2008年6月 |
香港 |
运动服装与销售网络 |
|
002264 |
新华都 |
2008年7月 |
深圳证券交易所 |
超市 |
|
600785 |
物美新华商业 |
2008年7月 |
香港创业板公司物美商业,通过重组新华百货回归A股 |
日用百货零售业 |
|
002269 |
美特斯邦威 |
2008年8月 |
深圳证券交易所 |
服装 |
|
01387 |
人和商业控股 |
2008年10月 |
香港 |
地下商场连锁 |
|
|
|
|
|
|
2008年中国连锁企业在海内外市场IPO有如下特征:
特征一:上半年连锁企业IPO仍然活跃
截止2008年8月份,共有6家连锁企业IPO,他们分别是:茂业百货、步步高超市、小肥羊、特步国际、新华都和美特斯邦威。这个上市企业数量与2007年同期相比,仍然属于活跃状态。
实际上,2008年连锁企业IPO是国内第四次连锁企业上市浪潮的延续。开始于2006年9月的第四次上市浪潮“汹涌壮观”:上市公司的数量急剧增多,到2007年底超过了14家;同时上市公司分布的行业琳琅满目,百货、超市、酒店、餐饮、鞋业、图书、房地产经纪、运动服装、药店等行业国内领先的连锁公司纷纷上市,景象蔚为壮观。第三,上市地点也让人刮目相看,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占了绝大多数。
2008年8月份之前,国内连锁企业的IPO延续了第四次连锁企业上市浪潮的这些壮观景象。
特征二:下半年连锁企业IPO遭遇股市“冰河期”
2008年9月份之后,只有1家连锁企业人和商业控股有限公司实现IPO。
这家将防空洞改变为地下商场的中国公司,已在哈尔滨和广州进行了商场开发。据笔者调查得知,该公司通过上市募集资金33.9亿港元,仅为公司最初预期的三分之一左右。无论是机构还是散户认购部分,均未得到足额认购。该公司的IPO推迟了一周,招股价亦低于1.40至1.71港元的发行指导价。
2008年下半年,美国金融危机蔓延至全球,而且引发了经济危机。全球所有主要股票市场大幅下跌,流动性衰竭,股市基本丧失了融资功能,Pre- IPO(上市前)企业遭遇了股市“冰河期”,包括中国连锁企业在内的世界各国公司纷纷推迟或放弃了IPO计划。
特征三:海外上市公司开始回归A股
2008年7月,香港创业板公司物美商业通过重组新华百货成功回归A股。
7月25日,停牌20多天的新华百货(600785.SH)公布重大重组事项,将向母公司物美控股集团定向增发2亿股,购买物美商业(8277.HK)40.8%的股权。交易完成后,物美集团将持有新华百货73%股权,并透过新华百货继续控制物美商业。物美集团的主要商业零售资产全部注入新华百货。重组后,新华百货拟更名为“物美新华商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物美集团持有的物美商业H股,得以顺利“换成”新华百货的A股股票。
“物美商业通过此次重组实现了回归A股。公司在国内资本市场上获得了更大的一个运作平台,新华百货实现了走出宁夏、全国布局的发展目标,物美旗下的两种商业零售业态之间的关系更加理顺”,物美集团董事长吴坚忠告诉笔者。
据笔者掌握到的信息,随着国内股市的健康成长和崛起,很多海外上市公司开始考虑回归A股,比如,香港上市公司国美电器有很强烈的回归A股的愿望。国美电器总裁陈晓也承认“国美将考虑通过中关村来实现回归A股的可能”,但他同时强调目前只是在一个咨询阶段,并没有形成实质性方案。随后,国美电器因为“黄光裕案”进入国内司法机关的调查阶段,国美电器回归A股的事情就被搁置了。
海外上市公司纷纷考虑回归A股,显现出了国内股市拥有的诸多优点:平均市盈率较高,消费者和投资者为同一个市场、同一个群体,合规成本、维护成本相对比较低,等等。
兼并与收购:
三传统行业并购潮持续
据笔者统计,2008年国内连锁企业发生的主要兼并与收购事件为35例,这个案例数量是2007年连锁企业并购事件的数倍。(详见表3)
|
交易时间 |
交易双方 |
并购交易情况 |
|
医疗健康 行业 |
|
|
|
2008年2月 |
海王星辰连锁药店与宁波新世纪医药公司 |
前者斥资3000万人民币收购后者旗下所有的68间连锁药店 |
|
2008年3月 |
海王星辰连锁药店与东莞市汇仁堂药业 |
前者以230万元现金收购后者旗下全部18间直营门店 |
|
2008年8月 |
海王星辰连锁药店与青岛康杰医药连锁 |
前者以1680万人民币收购了后者的42家门店 |
|
2008年1月 |
老百姓大药房与湖南湘潭海诚大药房 |
前者以2000余万元的价格成功收购后者32家门店 |
|
2008年12月 |
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与宁夏医药商业(集团)公司 |
前者对后者实施重组,成立了国药控股宁夏有限公司、宁夏国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 |
|
2008年12月 |
慈铭体检集团并购我佳体检和北京佰众体检 |
前者分别全资并购了我佳体检和北京佰众体检共15家连锁机构 |
|
|
|
|
|
教育行业 |
|
|
|
2008年4月 |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与北京铭师堂教育培训学校 |
前者收购后者60%的股份,正式进入全新的高考复读培训领域 |
|
2008年7月 |
新东方与长春市同文高考培训学校 |
前者100%全资收购后者 |
|
2008年10月 |
安博教育集团与大连希望教育专修学校 |
前者与后者达成战略合作,整合并购成立了安博IT服务外包学院 |
|
|
|
|
|
超市行业 |
|
|
|
2008年9月 |
物美商业收购浙江供销超市 |
前者出资1.5亿元间接获得了浙江供销超市在绍兴的92家营业网点以及1000余家农家店 |
|
2008年6月 |
韩国乐天集团与大型超市万客隆 |
前者以6.4亿元人民币收购后者万客隆中方51%的股份 |
|
2008年6月 |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与西安爱家超市 |
前者收购后者百分之百股权 |
|
2008年5月 |
上海瑞寰资本与上海家得利超市 |
原家得利超市第一大股东上海信盟投资公司以3.062亿元的价格,获得后者45.67%股权。至此,上海瑞寰资本全面控股家得利超市 |
|
2008年7月 |
强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北京大宝化妆品公司 |
前者以3亿美元收购后者的工厂和连锁商业网络 |
|
2008年7月 |
荷兰家乐福(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与广州家广超市 |
前者以人民币4000万元收购后者25%股权 |
|
2008年2月 |
华联超市与上海崇明供销超市 |
百联集团旗下的华联超市以2000万元收购后者70%股份 |
|
2008年4月 |
宁波加贝购物俱乐部与金华市大祥中洋连锁超市 |
前者全资收购后者 |
|
|
|
|
|
百货行业 |
|
|
|
2008年1月 |
合肥百货与安徽乐普生百货 |
前者收购后者46%股权 |
|
2008年3月 |
香港永旺与深圳吉之岛门店 |
前者斥资9450万元人民币,增持后者35%股权,最终全资收购后者5间综合购物百货店 |
|
2008年7月 |
大商集团与郑州正弘国际名店、许昌鸿宝百货 |
前者先后收购后者 |
|
2008年7月 |
福建东百与福建乐天百货 |
前者收购自然人李景龙持有的后者25%股权,最终合并持有乐天百货100%股权 |
|
|
|
|
|
家电行业 |
|
|
|
2008年8月 |
国美电器与山东三联电器 |
前者通过六轮股权拍卖较量,最终稳居三联商社第一大股东地位 |
|
2008年8月 |
国美电器与永乐电器 |
前者斥资人民币8.11亿元收购后者剩余10%的股权,最终永乐电器成为前者全资子公司 |
|
2008年2月 |
国美通讯与大连讯点 |
前者收购大连讯点通讯连锁公司的19家门店 |
|
|
|
|
|
服装服饰行业 |
|
|
|
2008年5月 |
百丽国际与美丽宝 |
前者以16亿港元收购后者,收购完成后,后者将退市 |
|
2008年1月 |
雅戈尔集团与美国服装企业KELLWOOD公司 |
前者以1.2亿美元收购后者旗下最主要的两家企业新马集团和斯马特公司的全部资产 |
|
|
|
|
|
餐饮行业 |
|
|
|
2008年8月 |
菲律宾餐饮集团快乐蜂与北京宏状元连锁粥店 |
前者以5550万美元收购后者100%股份 |
|
|
|
|
|
|
|
|
说明:上表中的企业包括有连锁终端的企业。
对2008年国内连锁企业发生的主要兼并与收购事件案例进行梳理、深入分析,笔者发现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特征一:超市、家电、百货等传统行业的并购潮仍然在持续
2008年国内连锁企业发生的主要兼并与收购事件中,超市行业,8例;家电行业,3例;百货行业,超过4例。在超市、家电、百货等这些竞争激烈的行业,并购仍然是2008年所属行业领导者的既定战略之一。
中国北方商业零售巨头物美商业的并购方向,开始剑指华东区域,并以杭州为中心、聚焦在浙江市场。2008年9月,物美商业出资1.5亿元间接获得了浙江供销超市在绍兴的92家营业网点以及1000余家农家店,从而加强了其在浙江的布局。
2008年8月,国美电器通过六轮股权拍卖较量,最终稳居三联商社第一大股东地位,成功收购山东三联电器,国美电器的横向并购战略基本结束,国内家电零售业最终形成了国美、苏宁的“双寡头”格局。
笔者分析,并购不失为行业领导者的两大扩张战略之一。但国内能同时运用好内生式增长和并购这种外生式增长两种战略的连锁企业还少之又少,比如近几年国美电器以外生式增长战略为主,规模效应明显、市场位置持续领先,但并购整合的效果、效益并不理想;而苏宁电器以内生式增长战略为主,各项企业经营绩效、发展质量指标都要好于国美,但很少使用并购整合战略,其市场位置、市场支配力却比国美要逊色一些,并不理想。
特征二:医疗健康、民办教育、连锁酒店三个行业并购高潮正在或即将来临
2008年,医疗健康行业的主要并购事件达7例。海王星辰连锁药店在美国上市拿到了3亿美元,并购已经成为其主要扩张战略之一,携巨资在全国市场寻找并购对象。2008年12月,慈铭体检集团分别全资并购了我佳体检和北京佰众体检共15家连锁机构。慈铭体检总裁韩小红告诉笔者:“这是由于在经济低谷时期不同公司对形势的不同判断和不同战略、实力造成的”。
民办教育行业的主要并购事件在2008年超过了10例。国内教育行业第一家美国上市公司新东方已经实施了两次并购行动。在一年多内获得1.5亿美元的安博教育集团,也在全国大举并购,仅安博教育一家公司,“到目前为止已经并购整合了十多家教育培训机构,分布在十个省”,安博教育集团副总裁黄森磊告诉笔者。拿到3000万美元私募资金的环球天下教育集团总裁张永琪也明确对外表示,该集团希望并购9至15岁的教学项目,来作为环球雅思已有14岁至25岁教学项目的补充。
连锁企业兼并与收购事件开始在医疗健康、民办教育、连锁酒店等新行业上演,这是2008年连锁企业并购活动的三大新亮点。可以预测,未来几年内国内连锁企业之间的并购事件将在更多新行业上演。
特征三:更多外资集团-财团加入并购国内领先企业的阵营
笔者深入分析、统计发现,在2008年国内连锁企业的并购案例中,并购国内连锁企业的外资集团-财团达到了4家以上:分别是韩国乐天集团收购万客隆超市、强生收购北京大宝化妆品公司、家乐福收购广州家广超市、菲律宾餐饮集团快乐蜂收购北京宏状元连锁粥店。这反映了外资产业集团-财团在中国市场布局的战略意图和商业目的。
不过,外资集团-财团并购国内领先企业的主要障碍是政府部门的审批。即便是收购一家粥店,也不例外。快乐蜂集团公共事务部总监告诉笔者,快乐蜂收购宏状元同样还需要中国商务部审批。
特征四:发生在下半年的并购事件明显增加,经济低谷期并购潮起
仔细观察表3可以发现,2008年国内连锁企业的并购事件在下半年明显增加。这既体现了这几例并购活动谈判进程终结时点的偶然性,同时更体现了并购交易双方对经济形势和自身判断的必然性。
可以预见,中国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袭击下进入经济低谷时期,随着市场竞争的残酷、国内并购环境的良性改善(并购政策、并购贷款、并购审批),国内连锁企业的并购活动将大幅增加,并将成为连锁企业资本运营的主要方式之一。
(本文作者现任职于国内一家投资公司管理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