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眷恋与世长辞

2022-04-06 21:38:58
标签: 历史 情感 苏轼 文化 杂谈

其实岭南的瘴毒早就潜伏在苏轼的身体里,大概属于能导致痢疾之类顽症的细菌(病毒)。在海岛居住时,每天粗茶淡饭,生活清闲安逸,依靠自然免疫力抑制了邪毒发作,没有表现出来。

1100年夏天开始跨海北归,路途遥远而艰辛,身体疲劳与精神亢奋叠加在一起,夜晚无法安眠,白天还要与沿途会见的朋友吃吃喝喝迎来送往,他的体能和体质早就大幅下降了。

1101年酷暑时节到达真州(今江苏镇江仪征),由于距离常州已经很近了,思想放松下来。遇到的又是比他年轻15岁的以癫狂著称的米芾,少不了被拉着喝个酣畅淋漓,聊到兴起甚至通宵达旦。两人都属于不拘小节的豪放派,能在灵魂深处相知相惜,论画谈诗品评书法,共同语言实在太多。

思想的小火花不停迸发,激情四射,就忘记考虑老病的身体能不能吃得消了。天气炎热,无以消暑,他们酒后口干,又饮下大量冰水。肠胃在疲劳、饮酒、冰水等多重不良因素刺激之下,终于扛不住“罢工”了。体内潜伏已久的细菌趁机疯狂繁殖,对他的免疫系统发起了猛烈攻击。

他懂得一些养生知识,也能自制药方调理。刚开始肠胃不适,以为水土不服,吃药休息几天适应一下就好。正常人腹泻三天就疲软无力,何况本就虚弱的老人。苏轼属于体质还不错的,与疾病抗争着,时好时坏。

在真州停留10多天,身体一直没有恢复。预感到这次凶多吉少,苏轼告别米芾到常州安心养病。本来已经有好转迹象,家里人都很开心。突然有一天病情出现恶化,高烧不退,大限将至的感觉涌上苏轼心头,他对儿子们说:“我很庆幸能活着回来,与家人团聚,只是没有见到你们叔父,怕是来不及了,这是我最难受的事情。”

没多久,苏逝就在三个儿子的跪送下,带着眷恋与世长辞了。生于农历1036年12月,卒于农历1101年7月,享年虚66岁。

消息传开,整个常州城的百姓都奔走相哭。散在各地的朋友先后得到他的死讯,无不扼腕恸哭。苏辙是最伤心的,他遵照苏轼的遗愿为他写墓志铭,抒发追思。

《东坡先生墓志铭(节选)》

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宋徽宗)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明年(第二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今江苏常州)。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呜呼!斯文(这一代文学领袖)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通嘱)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

公生十年,而先君(其父苏洵)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好儿子)矣。”比冠(二十岁),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祐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痛恨当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改革)之。梅圣俞(梅尧臣)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称冠)多士。

自密徙徐。是时河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这里),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有此美德)。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