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总结25年A股走势得出一点规律

(2015-08-26 17:00:00)
标签:

股票

a股市场

下跌

规律

k线图

       今日午评《救市不重要 重振信心是关键》当中,笔者指出:“投资讲究“势”,在我看来,所谓的“势”,其实就是一种自然的规律,这种规律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就如今年上半年疯牛行情,出再多的利空打压,也按不下牛头,今年下半年以来,出再多的利好,该跌还在跌,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必须对市场心怀敬畏,尊重市场,尊重规律。目前市场提振市场的内因,其实还是人心,救市场其实就是救人心,我从来没有认为中国股市缺过钱,钱不是问题,信心才是问题,一旦市场信心恢复,你会发现四面八方各路钱汹涌而至,挡都挡不住。当信心不足的时候,买气不旺,体现出来的永远都是“缺钱”。”
  今天两市大盘再度上演过山车行情,早盘低震荡后,下午开盘一度上涨过百点,但尾盘再度回落,说明目前市场信心极度脆弱。如果把当前的A股市场比作一个重症患者的话,今天跌停潮的初步打开,只能说明目前病危状态有所缓解,但仍然处于重症监护室,由严重病危转向观察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今天面对市场反弹时,我们盘中提示大家:反弹不补仓,现金仍为王。
  市场疲弱,最近问得最多的莫过于,行情会在何处止跌?就趋势而言,目前指数破掉年线肯定预示着行情转入阶段性弱势格局,这是必须要面对的现状,但如果用辩证的观点来看,空仓的都是多头,重仓的都是空头,前者希望再继续下跌,能捡到更便宜的筹码,后者希望反弹上去,好减轻仓位。从实战角度来看,没有永恒的多头,也没有永恒的空头,多空转换是证券市场永恒的主题,一些数十年如一日唱多一万点的以及一些永远唱空的不属此列,因为他们可能根本没有炒过或者拥有过股票。
  指数下跌会在何处止跌?这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我们政策性维稳的力度不可谓不猛,我们媒体的呼吁不可谓不强烈,我们股民伤痕不可谓不深刻,除了部分新开空者获利之外,目前包括割肉盘等,几乎全输。出现这种状况,很多人从阴谋论角度分析,有些从阴阳八卦试图寻找下跌的原因,更有甚者从星座、生肖上找理由,其实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因为对市场恐慌,而不得不寻找一些逻辑之外的理由,试图证明当初的选择只是超出正常范围,仅此而已。
  正常情况下,涨势不言顶,跌势不言底。但既然这么多同学在问及,那么我尝试着从技术角度来试试,虽然现在技术在很多时间段里面,已经失灵很久了。
  我们以BOLL指标来分析,先看月K线图,目前股指处于BOLL中轨位附近,历史上股指击穿BOLL指标中轨的情况比比皆是,光看这个指标难免恐慌,但请注意,以前每次股指触碰到中轨附近,都会产生技术性反弹。比如2008年4月、2009年9月,2010年7月均属此类。
  上证指数月K线图
总结25年A股走势得出一点规律

  而从上海指数周K线图的BOLL指标当中,似乎更能够给我们一些底气和信心,该图显示,目前指数已临近BOLL下轨位附近,历史上,击穿周BOLL下轨的记录不超过十次,除了2008年行情下降通道中之外,其它很多著名的低点,比如512点,998点和1849点,均是在下破周BOLL下轨之后产生。历史并不会简单地重复,但却给了我们判断未来的经验。目前BOLL下轨对应点位是2800点,距离破位反击仅咫尺之遥,下轨2800点以内,会不会产生较强一点的技术性反弹甚至底部呢?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上证指数周K线图
总结25年A股走势得出一点规律


  就短期的策略而言,我们仍然是建议大家立足防御为主,控制好仓位,修身养性,面对市场剧烈波动,不恐慌,不盲从。右侧交易者耐心等待趋势性的交易机会出现,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见放量不抄底。现在市场的非理性下跌,是对去年非理性上涨的报复,如今空头的非理性打压,也一定会付出惨痛的代价。难怪有人说现在A股市场的多空较量,是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从长期来看,指数从5178点跌到现在2800点附近,拦腰斩半,对于一些优质的公司,非理性下跌之后,再去割肉其实意义已然不大。有时,做一只鸵鸟,其实也未偿不可。毕竟,如今的A股市场变数太大太快,你怎么知道这只鸵鸟不会突然一飞冲天呢?
  手中个股何去何从?请关注微信stockzcl的提示。
  温馨提示:
  请按“ctrl D”把博客地址收藏起来,方便每日阅读参考。祝你投资顺利!
  风险提示
  本人郑重强调:个人不会从事任何形式的代客理财、分成等非法证券业务,不会有任何形式的个人收款帐号,不会在任何公开场合,推荐任何具体投资标的,文中所提及个股,仅是案例分析,请大家注意擦亮眼睛,谨防上当受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