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招教你深挖重组黑马!

(2014-04-22 15:43:56)
标签:

股票

 

在上一篇博客《IPO不应成为市场下跌的替罪羊!》中,笔者指出:“IPO重启对本周市场影响偏空,对中期市场影响中性。新股开闸对高估值的创业板预计将产生不利影响,在比价效应刺激下,高估值板块将走下神坛。”

今天股指早盘冲高后再度震荡尾盘在银行股带动下回升,全日收锤头小阳线,显示短线指数在2050点附近已获得多头护盘。但技术面上,由于成交持续萎缩,且金融类股票护而不攻,使得指数在目前这个位置上多头很难组织有效的反弹。因而,短线围绕2060点附近反复整理接锯,将是本周的主基调。

短线继续关注金融类股票中的银行和券商,作为市场的风向标值得密切跟踪,但权重蓝筹板块近期很难取得超额的投资收益,主板题材类股票如上海本地股、二三线房地产板块,下午盘中异动,资金关注度明显提升,炒短线的投资者可以适当关注。

而在题材板块当中,最具有爆发力的非并购重组莫属,经济领域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股市中题材是第一生产力,很多大黑马都是因为重组并购一飞冲天。如下表:

 

2013 9 月至今涨幅最大的十家公司三招教你深挖重组黑马!

 

今年3月底,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A股市场并购浪潮风起云涌。目前的市场层面为并购重组提供和多方支持:

首先,正式提出产业政策倒逼机制。 《意见》明确提出“发挥产业政策作用。提

高节能、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规范行业准入,形成倒逼机制,引导企业兼并重组。”这是在 2010 年以来的推进企业并购重组的文件中首次出现。

  第二,地方国企并购审批权下放。按照原来的规定,所有国有股东持有上市公司股权的转让,都必须经过国资委或者财政部的审核,审核链条过长导致重组耗时耗力、甚至可能失败。此次《意见》将“地方国有股东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的转让,下放地方政府审核”。在国资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这一审核权的下放,将使得地方政府在地方国企改革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第三,消除跨地区兼并重组障碍。不少传统行业企业往往是地区纳税大户,涉及到地方方方面面的利益,因此,行业内跨地域的整合往往会受到地区封锁的桎梏。此次《意见》明确提出“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平衡地区间利益关系”,从中央层面平衡地区利益分配;以及“落实跨地区机构企业所得税分配政策,协调解决企业兼并重组跨地区利益分享问题,解决跨地区被兼并企业的统计归属问题”。

第四、放宽民营资本市场准入。《意见》提出“向民营资本开放非明确禁止进入的行业和领域,推动企业股份制改造,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国有企业母公司通过出让股份、增资扩股、合资合作引入民营资本。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向民营资本开放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领域。优势企业不得利用垄断力量限制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中联思创意欲并购全球 RFID 芯片巨头企业美国 Alien  Technology  Corporation,实现全球范围内的 RFID 技术与市场的整合;国中水务连续收购国外净水公司 josabBioKube 等引入技术和产品。

因而,在今年前3个月的时间里,并购交易数量相当于2013年全年的38%,交易金额相当于 2013年的61%

作为普通投资人,如何把握并购重组的投资主题呢?以下提供三个分析路径供大家参考:

一、从并购高发的行业中淘宝。2013 年至今医药行业涉及并购的上市公司数量居各行业之首,共 159 家次,其中约 40%与医疗设备、医疗服务相关;电子元器件、计算机、通信、传媒等行业上市公司并购也非常活跃,尤其 2014 年呈现加速趋势,2014 年初至今不到 3个月的时间内,这四个行业上市公司并购数量已经达到 2013 年全年的 50%左右。

2013A股并购行业分布

 

 三招教你深挖重组黑马!

二、关注并购重组走在全国前列的区域。比如上海本地股,上海国资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近期重组风生水起,近期在自贸区和国资改革叠加题材刺激下,频繁活跃,值得投资深度挖掘。

 

三、关注股市的壳资源。虽然如今IPO开闸,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壳资源的价值,但与IPO相比,借壳上市还是有很多的优势,成为部分欲上市公司的首选。不过作为借壳的重要标的,ST类公司一直是勇敢者的游戏,借壳成功一飞冲天,借壳失败则一落千丈,甚至还存在保壳失败的案例,比如近期的ST长油黯然退市,给炒作ST的投资者敲响了警钟。因而,炒作壳概念股一定要慎重。

三招教你深挖重组黑马!

 

 

但是,一次性的重大资产重组往往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也无法为投资者带来长期的超额收益。从后续实际业绩跟踪上看,重大资产重组对于公司业绩的贡献多为一次性的增长,难以对公司盈利能力带来实质性改观。如果公司原主业不能恢复,或者公司转型后新业务只能贡献一次性的业绩增长,这样的标的恐怕也难以为投资者带来长期超额收益。

因而对于重组题材,个人认为,应以短线投机性炒作为主,真正在A股市场当中,通过持续并购重组,完成各产业链战略布局,形成良好的造血功能的案例数量比较少,很多重组类公司都是在重组成功之后一两个月即形成顶部,部分甚至重组消息见光之日即出现大幅震荡,比如昨天跌停的新华医疗即属此类。

所以,重组虽好,但也不宜贪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