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林策略:全线涨停!踏空、套牢当前怎么办?

(2008-09-19 20:04:43)
标签:

杂谈

 大盘涨停,全体股民欢呼,但多少人的帐户能与大盘一起欢呼呢?据中登公司公告:81日那一周,新增A股账户18.25万,持仓账户仅为4793万,占目前有效账户的40%,即六成股民目前仍在空仓等待。另从交易活跃度看,参与交易的A股账户数为1032万户。
  从81日以后,成交量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较7月份减少30%左右,看来在场交易者不足千万人,而总开户帐户数1.1亿,或许不足10%的交易者能坚守到今日,与股市分享快乐

 

有人说近期开始有先知先觉的资金率先抄底,对这一说法,春林一直心存怀疑。理由如下:

1、利好消息是突发性的,虽然春林和很多朋友都预感到,在全世界都在救市时,管理层绝不会袖手旁观,但何时出手何点位出手,对大家来说都是未知数。正因为如此,所以大家都愿意做旁观者,更何况424行情的伤痛还在,谁敢逆市而行?前天在QQ上碰到一位深圳**证券公司的朋友,他表示综合各方面因素判断,短线市场将见底回升,我问他是否已让客户全仓买入?他回答没有。原因很简单,看多很容易做多很难,理性上虽然看多,情感上未必敢做多!因为大家心中都没有底。我想,这也是当时很多机构投资者的想法。

2、 从周五上海市场368亿的成交量来看,机构资金入场的迹象并不明显。当天领涨品种是银行,其它个股跟风并不明显,如果确有资金介入,那么汇金当天尾盘进场的可能性较大。周五前几天,成交持续低迷,更谈不上机构提前进场一说。

3、从指数涨幅上来看,周五上证指数下跌36点,如果真如传说中所言,机构资金先知先觉提前抄底,那么我想指数至少应该是上涨的,而不是下跌收盘。

因此,春林认为:不排除有少量的机构资金入场,但主流机构并没有先人一步,提前抄底。

 

也许有朋友问,花这么在篇幅谈机构资金有没有入场,跟我们散户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而且很大!

从历史经验来看,任何一波行情,如果没有机构资金的参与,行情都缺乏持续性,都不可能向纵深发展,即使大小非减持了,但基金、保险等机构,仍然行情启动不可或缺的源动力。

 

在机构普遍踏空的情况下,后市行情必然出现以下两种路线:

一、机构不认同三大利好能够持续刺激市场,继续冷眼旁观,那么行情有可能在下周冲高后,因为缺乏机构的捧场,虎头蛇尾草草收场,套住一批追高者。

二、另一种可能性是,机构认为这次政策救市的决心,产生后悔心理。那么,是现价追高买入还是洗盘打压后买入呢?毫无疑问,熟悉机构操作的朋友都知道,后者更符合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思路。

 

上面两种路线当中,哪一种可能性更大?春林认为:第二种可能性更大。因为正如春林前期所言,在启用了心脏起博器(降低二率)后,管理层还得输液甚至输血,法国巴黎银行预计,中国下个月可能会提出一个经济刺激计划。只要有持续的政策利好配合,反弹行情应该不会象以前一样迅速夭折,这为机构参与提供了良好的政策预期。

 

综上所述,这个最低点,不是被机构抄走了,更不是被广大散户抄走了,最大的赢家,有可能是国家队即中央汇金。后市只要机构还想发动行情,必然会再一次打压吸筹,这决定了行情不会是V型反转,会有震荡有反复,这将为广大踏空的投资者提供低吸的机会,也为广大高位站岗的投资者,提供高抛然后低吸的机会。

 

所以,还是春林今天节目当中的那句话:面对万里江山一片红的大好景象,我们固然要高兴,但高兴中也要保持一份理性与清醒,深入剖析主力的意图,我们才能做到不再被市场忽悠!

踏空的,不要懊恼,没有关系,只要行情真的来了,后面还有机会。套牢的,这将是一次减亏的良机,把握好高抛低吸的机会,将死股变成活水,才是后面努力的方向。

 

                                     下周预测及策略

 

沪深两市所有个股全线涨停,涨停后缩量,说明做多力量未得到充分的宣泄,预计下周一市场仍将大幅高开,但下周上半周冲高到2200-2300点区域,可能面临短线的震荡,同时个股将由普涨转入分化,投资者可以结合自身个股,制定高抛低吸的计划。

 


 

今天率先涨停,涨停时间早,涨停封单大且换手率低的品种,后市连续上涨的动力越强。相反,涨停晚,涨停封单小,换手率高的品种,谨防下周冲高震荡。从今天盘面上来看,金融股三架马车,银行、保险及券商封涨停坚决,是下周市场走势的风向标,密切留意龙头个股对市场人气的影响,以判断短线反弹的高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