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庵简介
(2009-12-29 22:17:38)
标签:
水怪悟真樵夫巨石阵高庵九华 |
分类: 九华山系列散文 |
高庵简介
高庵始建於明朝隆庆年间,高安禅师因厌倦天台山真如寺内徒慕虚荣者,将寺院经营得繁乱不堪的吵杂之地,遂辞去真如寺方丈之职。为寻清静之地,历游名山大川。当来至九华山莲花峰下,见莲峰云海,巉岩峭拔,摩云接天,念其峥嵘峻茂,竹林清幽,而结茅成舍,在此静心苦修。
高庵禅师,为人内外兼修,一动一静皆有礼法,有古仁人之风,被佛教界称为 “近世衲子罕有伦比”。
至清民时期,上海高氏后人高小姐,见战乱连年,民不聊生。上海却是尘世浮华,歌舞升平,不知亡国之恨,遂携丰厚家资,来此落发为尼,法号“悟真”。高庵遂改名“悟真茅蓬”。
抗战时期,高小姐慷慨捐资,资助各方难民,用大锅煮粥斋民,每日有数百人之多,深受民众爱戴,香火日盛。后各地游僧,纷纷来此结茅清修。莲花峰下,共形成高庵悟真茅蓬,黑子庙、矮子庙、普光茅蓬、石头庙等十八座禅林寺庙的莲花道场。
诗曰:
云绕巉岩树被山,翠微怀抱古高庵
清塘奇水莲峰下,深窟藏经一奇观。
蛟口岩
相传远古时期,莲花峰下,常有水怪出没。每至春秋时节,大雨滂沱,蛟洪爆发,水怪趁山洪势威,横冲直撞,山崩地裂,泥石翻滚,似脱缰猛兽,毁村拔寨。当地村民称为 “起蛟水”。每至蛟水过后,山体毁坏,寸草不生,面目全非。
后九华老爷,制服了水怪,在此设置津门水口,控制蛟水蔓延。蛟口岩,故有:蛟龙出山津门之称。
蛟首岩
九华老爷,为制服水怪,借来天兵天将,并按照天上三十六星座方位,摆下巨石阵,镇制水蛟。
被九华老爷制服后的水蛟,经过几世几劫的修炼,终于修成正果,成了护佑一方的神兽。蛟首岩,从此便是闻名乡里的太平石。
镇蛟岩
镇蛟岩,为镇服下首的蛟首而置。那被镇住的蛟首,不时地张开大嘴,昂首与镇蛟岩比高。九华老爷为了永远收服水蛟,不使水怪有半点恶念,使它成为造福一方的神兽。
故将镇蛟岩置于山顶之上,使水蛟永远望尘莫及,俯首帖耳。
莲花宝座也叫点将台
九华老爷借来天兵天将后,在此点将布阵,发号施令。用巨石阵捆住了水蛟,九华老爷,也常来巡视、打坐。
莲花峰,从此常有仙人出没,祥云缭绕,云遮雾罩,偶露峥嵘。被世人称为“莲峰云海”,故此岩也叫莲花宝座。
藏蛟洞也叫藏经洞
此洞便是蛟龙出没、休息之所。九华老爷为了剿灭水蛟巢穴,撒下六部经书,暗含天地谶语,时代变幻之玄机。
后被附近的石头庙和尚希坦知晓,他经常来此洞闭关修炼。终于参透天机,智商、修为大增,成为集经史、书画、诗词之大成者的一代高僧。
希坦诗曰:
偶对丛条巧栉成,动摇徐步寂无声。
仙花不识兴亡事,岂学吴宫响屧工。
笔架山山的传说
眼见不远处,有一岩峰,绝壁陡峭,临风而立,巍然高耸。岩顶生长一株挑树,正挂满鲜桃,鲜红异常。于是,樵夫砍来山藤,艰难攀缘至岩顶,那硕大的桃子,鲜艳欲滴,迎风摇曳。樵夫未做多想,三下、二下,爬至树上,伸手欲摘。忽闻树下有啃噬的声音。一看,有一硕大的老鼠正在啃咬树干,几欲折断。而岩下是万丈深渊,令人晕厥。于是不敢怠慢,忙不跌下得树来,将硕鼠赶走。再回头看树杆却又重新长好,待其重新爬上树时,那硕鼠却又跑来啃咬。如此几次三番,终未能吃到桃子。无奈只好下得树来,不敢造次。见两位老人正在巨石旁下棋,樵夫耐下性子,立在一旁观看,腹中饥饿,只好捡拾食老人丢失在地的桃子残骸来充饥,顿觉身轻体健,不知不觉度过几日。待回到插挑担处,那挑担却已腐烂了。回到村里,发现一个人也不认识,问其父母姓名,都说:“死去已有几百年了。”
此时,方才知道:自己误食仙桃,山中方几日,世上已千年矣。
诗曰:
九华老爷传说
远古时期,洪水漫溢,江南九华地区混沌初开,一派汪洋泽国。所形成地形地貌,皆起始於芦苇荷叶之上,时常塌陷,极不稳固。
九华老爷乃地藏王菩萨之前世,乃东南之神,生有九子,天生神力。身高数十丈,重万余吨,需九座山峰方能撑起体重,整日带领九个儿子,巡视天下,治理山河,剿灭水怪,补天逐日,开天辟地。
相传一日,九华老爷巡视江南,当一踏上江南之地,顿感天塌地陷,摇摇欲坠。慌忙中一脚跨至金鸡岭上,金鸡不堪重负而死。九华老爷慌不择路,一脚踏上牛山,金牛虽能负重,但还是难以承受,仓皇逃走。九华老爷立足未稳,另一脚跨至南岭丫山,而使整个山头塌陷半边,因由丫山之称。
九华老爷为使江南永固,忍痛将九个儿子化为九座山峰,成为九尊立天支柱,九子山因此得名。
以上故事传说是本人根据本地民间故事传说为版本,再加本人想象所为,皆在为莲花峰开发贡献个人微薄之力,而抛砖引玉。给方家一个整体思路,以期群策群力,不断完善。
2009-12-3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