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桐城派方苞姚鼐吴汝伦枞阳 |
分类: 散记 |
“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这是清朝乾隆年间,世人对桐城派文学的一份推崇与仰止。及至时光移去三百年,我也密密地闻出了桐城散文流派的芬芳,虽未对桐城派有过深入探究,但皮毛还是知道些的。
“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多年来,浅尝辄止的我惯性使然,把桐城派这批大家与桐城,想当然地划上了等号。自以为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眠于斯,地域文化的魅力如今势不可挡,普天下大众布道,我也随波逐流,不作深究。
春日的一个午后,天有点闷热,不时有几滴雨丝飘过。
车子急速在乡间小道上驰行,窗外是一望无际的田野,满眼的绿色充塞着视线。有新插的秧苗在田畴里茁壮着,而多是些绿油油的麦苗,铺天盖地地将田间地头装点着。摇下车窗,任清新的风儿,掺杂着嫩草、泥土的香味,扑打着脸,那份入心入肺的畅然浓得化不开。
乡间小道如今多是深色的沥青路面,路边的小树还未长壮实,稀稀落落,像是新栽上的。两旁的坡地,时有赭黄赭黄的原土裸露在我的眼中,显得拙朴自然。
这一切,似曾相识,和家乡的格调一般模样,没有多大分别,毕竟这片土地与家乡相邻而居。
这里就是皖地枞阳县境内,清朝时期隶属安庆府。
毗邻长江,让这片土地有了更宽广的生命张力,直挂云帆通江达海,出门赴外云游四方,面朝大海,才能春暖花开,面朝长江,自然也会心潮澎湃。他们不再局限于县邑村舍,和乡间阡陌之所。生命视野的扩张,不是哪一朝哪一代的,经过多年的沉淀,早已融进了这里人们的血液里。
这份得天独厚的区域优越感,弥漫在这片土地上,便播下了种子,蕴育出了经久不衰的文风,把握住了科举兴盛的文化命门。
第一个钻进视线的是吴汝伦,那般的随意,没有任何伏笔,就如此随性地让我们寻见,这也许就是一种机缘巧合吧。
在去枞阳县会宫镇的路上,路旁水泥石桩上竖了个简单得不能再简陋的牌子,一点儿也不扎眼醒目,要不是“吴汝伦”三个字,紧紧攫住了我的视线,恐怕我们就要从其身旁一驰而过,和乡间普通的路桩指示牌没有什么不同。也许稍不留神,就会与我的生活失去了交集。但心中的悸动,还是瞬间荡漾开来,心湖有了波澜。
吴汝伦,应该算是桐城派文学的结获期吧,那是清朝最大文学流派一道光明的尾巴。他是中兴名臣曾国藩的得意弟子,也曾入主过李鸿章的幕府。但让我记住他的,还是他在科技教育上的心血以载。如今的一方名校桐城中学,就是他老人家呕心沥血办起来的,当年称之谓桐城学堂。他的联语堪称一绝,依稀记得在桐城中学内看到过这样一幅楹联——“后十百年人才奋兴,胚胎于此;合东西国学问精粹,陶冶而成。”他对家乡子弟的那份期许,一直激励着这里的后生们砥砺奋进。还有一幅孤对——“桐中敲铜钟,童男童女同上学。”同音字镶嵌,至今善对者寥寥。
车子一直没有停下来,心中的遗憾,在擦肩而过之后膨胀了起来。过了枞阳县义津镇不久,前方一道同样的指示牌立在路旁,“姚鼐”两个字转瞬闪进了我的视野,姚鼐的故里原来在这?一份冲动与惊喜扑面而来,车子一晃而过。
留给我的只是惊鸿一瞥,和惊鸿里的那束火花。
作为桐城派的扛鼎之人,姚鼐历来有中国古文第一人的雅称。“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的有机统一,相辅相成,是先生的首创。在我们的中学课本上的《登泰山记》,一直占据着桐城派古文的显要位置,稳如泰山。雪后初霁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喷薄的雄浑景象,经先生之笔,灵动般跃然纸上,至今无以出其右。
孔城镇,我是膜拜过的,但没想到的是,今天又一次遇见了它,还是在同一条乡间的小道上。
车子快速闪过,我们的目的地是下一个村落——枞阳县义津镇高升村。车子驶进村委会大院的时候,和其他乡村的大院一样,普普通通,围墙内有排两层模样的楼房,有几株大树挺拔在院落中间,有牌匾醒目地提示着这是什么村落。仅此而已,亮堂的室内,如今多是打造成了老百姓之家,有群众的办事场所,有充电的图书角,也有幸福的休闲一角。村部,不知不觉成了当地百姓的精神家园。
转身出了院落,左前方有座简易的小亭,远远看去,题有匾额“凤九亭”。心中被好奇立马占据了,尤其是“凤九”两字如此招眼,如此入心,难道仅仅只是巧合?带着疑问,快步走过去,一探究竟。亭子四周是些淡墨色彩的景观墙,颇有文化韵味,地面上新近栽上了些桂花、香樟和刚刚展叶的枫树,还有玫红玫红的杜鹃花,暖暖地正向我们招手示意。
谦逊地向当地村民一打听,果不其然,原来这里确确实实就是方苞的故里。幸遇的那份激越,就如同眼前盛开的杜鹃花一样恣意绽放着,宛如凤九先生青春年少时正站在小亭里,手不释卷,随风轻吟。
凤九先生当年发端于此,饱学经书的他正是从这里雏凤展翅,一举奠定了桐城派文学的鼻祖地位。先生对散文的精要,研究之深之广,后人唯有望其项背了。散文的“义法”和“清真雅正”的要义,如今依然牵引着散文的脉络,引领着当下写作者要真正做到“言有序、言有物”。
此言,犹在耳畔。
春日的一次无意间的闯入,便幸遇了如此众多的大家名流,不能不说是一段幸福的时光。
沿着文化景观丰盈的乡间小道行走,我倏然忆起这是位于北纬30度传承奇迹的轴线,这条轴线上不仅有百慕大般的不解之谜,也有巴比伦、埃及金字塔的蔚为壮观,没成想也诞生了桐城派文学这一磅礴的文学奇观。
多方位、多维度的契合,注定了这里另一份独特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