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寒食源头拨云雾

(2012-08-20 22:15:10)
标签:

寒食节

三晋

绵山

介子推

割股奉君

分类: 散记

寒食源头拨云雾

 

行走于三晋大地上,原本是没有安排去绵山的,仅仅是途中朋友的一个临时动议,行程便有了更改,让我折进了她的怀抱。有时缘分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在生命行进的当口,让你不期然地相遇了。没有刻意的安排,一次无意的撞入,一片天地在我的眼中顾盼开来。

只知道绵山是我国寒食的发源地,春秋战国时期,一代名臣介子推抱母被焚的故事,就发生在黄河岸边的这片山林里。

历史的烟云,沉淀了许许多多史载的经典,也淹没了一段段曾有的光彩与华丽。寒食节,在华夏文明的进程中,有过强劲的辐射,但渐渐式微了起来。不是源自自身的弱小,仅仅因为它是清明的前一天,被强势的清明节无情地覆盖住了。

她,在历史的演绎中黯淡了许多。

 

而在那同一伟大时代里,历史的天空曾是如此的寥廓。

长江之畔,楚国的汨罗江里,一位人们敬重的先哲,以自己满腔的爱国激情与报国无望的惆怅,沉入这片滔滔的江水里,让江水荡涤自己的魂灵。五月的端午,人们以赛龙舟、包粽子的方式缅怀他。他便是屈原,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三闾大夫,却因奸邪当道,郁郁不得志的他发出了一声凄怆的《天问》,带着满眼的《国殇》,投江而去。

因为热爱,所以永恒。

因历史人物而记住的节日,唯有寒食节与端午节,他俩在华夏大地的民俗里程里一直星光璀璨。同一时期,两位备受人们热爱的贤哲,于一南一北间双星辉映,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而他们赴义成仁的承载方式,如此的遥遥相对,一水一火,一江一山,怎不让史册彪炳?

 

寒食源头拨云雾
寒食源头拨云雾               云雨纠缠的道家大罗宫,在云雾飘移的刹那,偶尔会呈现壮美的英姿

   
只是五月的端午,是一片艳阳天,而四月的寒食节,在清明节与端午节的双重挤压下,渐渐沦为了民俗大家庭里的一个配角。赴江身死的屈原,可以乘一叶龙舟,穿越历史的天空,飘然如仙。而久在深山里的介子推,即使有“割股奉君”的美名,也只好继续隐姓埋名,在大山深处终老一世。

命运的迥异,也许就是天注定的。

没有艳阳高照的天气,雨水洗刷着我的眼帘,于炎热的夏季走进绵山的世界,冰冷的清凉便裹满了全身,让身着短袖的我无处适从。

北方的雨水历来是少的,可偏偏这天,倒挂的雨水,劈头盖脸地浇来,模糊了视线。绵山被云雾缠得紧紧的,隐约的山影,只会偶尔现一下身,转瞬便消失了踪影。

这雨,也是一种让人怀念的方式吧?不然怎会如此巧合,就让我们轻易地相遇了呢?天意,强化着心底的一份信念。

 

寒食源头拨云雾
寒食源头拨云雾                         深邃博大的抱腹岩,容下一片佛教建筑群

    纵使大雨滂沱,但既然来到了她的怀抱里,就没有半途而退的理由。坐在进山的大巴里,山道险阻,车晃晃悠悠地行进在悬崖峭壁的盘山路上,不免有点儿揪心。好在云雾遮住了一份悬念,让自己的心脏不至于有太高的负荷。

大巴是绵山风景区里一道流动的风景,循环往复,每到一个景点,便将游人放下,再至下一个美妙的去处。如今的绵山,据说是一个财大气粗的煤老板开发经营的,一条龙的服务,从山门伊始,景区内的餐饮、交通、住宿一应俱全,独家垄断。

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煤老板的大手笔,也许是基于庞大的财力支撑,如今的绵山被打造得颇具山野气象,人文景观更是雄伟壮观。虽然云雾与雨水相阻,但偶尔的一露峥嵘,已经足以让人震撼。没有被金元开发折腾得满目疮痍,如此,这也许是绵山之幸吧。

这里有建于陡峭的峭壁之上,依山而建的大罗宫,层层叠叠的道教建筑群,气势不凡。在肆掠的暴雨下拾级而上的我,在台阶上辗转腾挪,一睹道家的恢弘气势。当瞬间飘移开来的云雾,将大罗宫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时候,你不得不惊叹人工巧匠的那一份伟力,真的有势薄云天的惊叹。

这里有深邃博大的抱腹岩,一处半山腰里深凹进去的岩洞,将魏晋时期的云峰寺包涵蕴藏其里,佛教的大肚能容,容佛间庙宇无数,不能不说是一个人工奇迹景观,近似于恒山悬空寺般的惊险绝妙。

雨,一直下。美妙的景致,一直躲藏在云里雾里,美不可测,而无法抵达的景致,只好印在心底,作下一次的停留吧。

 

寒食源头拨云雾
寒食源头拨云雾
    此时的寒意,越来越浓,足以让我闻悉藏在山野间,业已二千多年的那一份独特的寒食气息来。我的脚下,是否重叠了当年介子推的脚印?晋国的大夫,以一股赤胆忠心,在三晋之地,让春秋五霸的晋文公雄起一方,而自己却抱母身焚于此。一份景仰之情油然,从我的心头升腾起来。

这一片时空下,介子何在?似乎在飘渺的景致里,有歌来兮——“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千秋传承,一人而已。绵山,在烟雨朦胧间,越发厚重起来。一寸土地,覆盖一段不凡的历史;一片草木,抒写一段民俗的传奇。

 

史料: 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国外,在最困难的时候,随臣介子推“割股奉君”。之后,重耳返国为君,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文公复国后,之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不出。晋文公亲自来到绵山寻而无果。文公无奈,焚山以求之,本想把他逼出来,直到大火熄灭,才发现介子推母子相拥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了悼念介子推,文公下诏,在介子推忌日,禁烟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